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因為史官記錄的東西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後人對於他們的評價,雖說這個時代的史官節操還是很有保證的,完全不會胡亂記述,通常都是有啥寫啥,最多寫點個人的評價,不會胡搞。
可近千年流傳下來的典籍讓上層這些能接觸到曆史的人都對於史官有所敬畏,一方麵是希望這些人持身以正,將所有的事情全部照實記錄下來,一方麵又是希望這些人能將自己寫的光偉一些。
這種思維方式,讓這些人對於史官都有些敬畏,以前劉備不知道史料收集者是誰,所以還無所謂,結果發現自己手下很倚重的臣子居然是一個記錄者,說實話,劉備的心肝有些顫,甚至回頭麵對荀悅的時候都有些不太自然,這實在是有些嚇人,沒辦法啊。
和之後那種史官被各種折騰的時代,這個時代史官的節操還是很硬的,加之之前還有董狐那種當著趙盾麵記錄趙盾弑君的史官,往後還有你搞我,我也這麼記錄的家夥。
以至於這個時代的史官脖子一個比一個硬,有種砍了我啊,我記錄的東西就是這麼記錄的,你覺得有問題,你算老幾。
這種秉筆直書的變態,讓那些官職越高的人越發的慎重,因為有這群人,他們一旦胡搞,那到時候罵的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而是之後所有的人,釘在恥辱柱上,一掛上千年什麼的實在是有些尷尬。
自然劉備也是因為擔心這件事所以才給陳曦直言,讓陳曦去打通一下關卡,雖說劉備也不覺得能完全打通,但是讓史官記錄事實的時候同時曲筆維護兩下不也是可以的嗎?
史官是有節操,該記錄的肯定會記錄,你讓他們寫假的,他們肯定不願意,但是曲筆維護一下應該是可以的,陳曦混到這個程度,去露露臉,也不說什麼事情,這些家都走一下,對方應該就明白了。
“隨他們記述吧,這都不是問題。”陳曦無所謂地說道,曲筆維護,不乾,世民被黑的那麼慘,除了殺兄囚父這條,不就是因為腦子一抽想要看史官記述的關於自己的起居注?
第一次要看這玩意兒被房玄齡頂了一句“自古不聞帝王躬覽國史”,然後世民果斷跑了,實在是太丟人了。
可是這種事情既然升起了想法,那就控製不住,過了一兩年,世民又想看了,這次一堆大臣勸誡說是這玩意兒“不虛美、不隱惡”,看了就不高興,不高興就想改,但是這玩意兒不能改,所以你懂得。
世民再次被頂回去之後,更加不甘心了,過了一段時間又乾了一件大事,又來問這件事,總之就是想看實錄,起居注這些玩意兒,而且這次理由極其充分,表示自己心寬體胖,完全不是以前的雜魚可以比的,放心吧,我就看看,不亂動。
這次直接是全體大臣拒絕,差不多意思就是您說您心寬體胖就心寬體胖啊,這種事不是您一個人的問題啊,您看了不改,但隻要您看了,後麵的人也要看怎麼辦,你說不改,後麵的混蛋要改怎麼辦?
世民差點被噎死,沒見過這麼牲口的噴人方式,魏征你小子等著,後麵魏征掛了,同年世民終於拿到了起居注和實錄,雖說史冊記載說是房玄齡無奈應允,並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然後呈給了李世民。
不過這裡麵要說一點,就現在各種史料的對比結果而言,世民應該是沒改史書,這貨最多是看了看,而且看到的都不是起居注,但這個舉動給後世挖了一個大坑。
就是魏征當年對世民的那句話,你這家夥殺哥宰弟且為樂,當然不在乎這些細節了,而且功績爆炸,地盤爆炸,完美繼承了先漢那種開拓思想,就算你不看這玩意兒,那些寫曆史的也會幫你曲筆一下,畢竟照實了說的話,貞觀一朝,世民乾的確實是非常之好。
因而史官順手幫忙在記錄事實的時候給美化一下確實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世民看了起居注,以至於後麵這一方麵的信史全完蛋了,魏征這家夥噴人是一個好手,而且確實是有防微杜漸之能,後麵發生的事情就跟這貨預計的一模一樣。
從世民之後,皇帝染指本朝國史的事情就時有發生,等到挫宋的時候,宋太宗直接命令參知政事記下的起居注必須先送皇帝審閱,所以你懂得的,李二自己應該是沒有改這玩意兒,但是李二的舉動確實是留下來很大的禍患。
陳曦很清楚這種事情可能造成的隱患,因而對於陳曦來說還不如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自己就算不去刷臉,對方也肯定會去美化一下,省的給後人挖坑,要是改史這種事情留在陳曦頭上,陳曦是在背不起。
世民十有八九都沒動史書,真的隻是看了看,最後都被黑成了狗,陳曦這要是去刷臉求放過,怕是要開先河了。
劉備看著信封,又看了看陳曦,心知陳曦這家夥也是外柔內剛的典型,既然開口了,那就肯定不會去做。
“讓史官秉筆直書吧,一個規則花了一千年才形成,要是就這麼破壞了的話,實在是太可惜,讓他們寫!”陳曦少有的露出一抹威嚴。
“那就寫吧,不過看在這麼多年的功績上,大概他們會幫忙維護一下吧。”劉備歎了口氣,他其實也不傾向於改這東西,但是陳曦搞的太過了,這後麵都不知道該怎麼記錄陳曦這件事了,難不成寫蔡氏之婿,這可是黑曆史的節奏了。
“管他的,反正我又看不到。”陳曦沒好氣的說道,愛怎麼寫,怎麼寫,史官會為尊者隱這一點是存在的,但這種隱不會徹底掩蓋事實,隻要認真讀史的話,其實是能理解其中的含義的。
最簡單的就是三國誌,這裡麵魏國是正統,因為隻有魏國是正統,禪位繼承的晉蔡是正統,這裡麵存在這麼一個邏輯,進而為了維護這個邏輯就會出現一些奇葩的記載。
比方說二爺僅次於威震華夏的戰績,也就是絕北道,魏國的記載是這樣的:
徐晃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三國誌?徐晃傳》;
文聘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三國誌?文聘傳》;
樂進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飛等,皆走之——《三國誌?樂進傳》;
關羽絕北道,李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三國誌?李通傳》;
感覺全程關羽在被打一樣,實際上這麼多場戰爭就發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關羽看似全程被打,實際上換一個眼光就是,關羽這是超神了,一個人挑了魏國所有的援軍。
想想看,一個軍團如何能在十幾倍於己方的敵軍圈踢的情況,屢敗屢戰,那隻能說明一個情況,那十幾倍敵軍根本搞不死關羽,全程圈踢,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附加戰場時間之後,就明白,這是關羽在拖時間,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戰略目標。
至於上麵那群打贏的家夥,說個實話,隻是給個麵子而已,好好看書的都會明白這是什麼鬼情況,
關羽可是隻有兩千人啊,這兩千人除非是亡靈大軍,否則的話屢敗屢戰早就完蛋了,怎麼可能和這麼多人交手,並且將這麼多人拖住。
曆史這東西,有時候不是史官沒記敘對,而是你看的角度有問題,光想著關羽每場都戰敗了,憑什麼算名將,問題在於這種積蓄你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兩千人的軍團,拖住了十幾倍於自己的魏國援軍,還打了一年,讓魏國這群名將率領的軍團愣是沒過來。
這已經不是開掛了,這是找gm下台代打的節奏了,這也是為什麼史書調侃蜀國名將唯羽而已,實在是關羽後期往著開掛的方向走起了,都說失荊州是關羽的鍋,問題在於翻演義你都能感覺到關羽當時開了多大的掛了吧。
當時的局勢,可以說除了除了蜀國的名將,當時所有活著的有名有姓所有的上將軍師全部聚齊,就跟打boss一樣,開本聚集了這個遊戲裡麵絕大多數有名有姓的人物,就這樣還是用背刺的陰招才搞定的,關羽都快成神仙了。
可能感覺關羽在失荊州的時候敗的很快,但實際上關羽已經開掛了,荊州被奪了之後,魏國和吳國那票子人上手試了試沒打過,關羽調頭居然還要去搞吳國,也就是說當時關羽還有戰鬥力……
這boss的強度感覺已經超綱了,之後擊敗關羽的方式和當年韓信對付霸王的沒啥區彆,四麵楚歌,鴻雁家書,就這樣關二爺依舊莽開了一條路,這要是按照蜀國的角度寫的話,又是一個楚霸王。
這也是為什麼先漢的時候提勇力都是項羽,魏晉之後都是二爺,因為兩個最後開的其實是一個畫風,隻是史書寫的角度不一樣而已。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