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電報來的非常突然,內容令人咋舌。
一樣緊急來到指揮部的薩林奇金,他敲著桌子,吃驚就寫在臉上。
“真是太驚人了,那兩支遊擊大隊,居然硬是從德國人手裡解救了兩萬民眾。真是大功一件呐!”
楊明誌點點頭:“的確是個功勳,這些戰爭難民不願待在自己的家鄉,他們都知道一旦遊擊隊撤走,德軍必會展開血腥報複。留在故鄉是坐以待斃,然而離開故鄉,失去了所有生產資料,他們的生存就成了巨大問題。
所以,上級把照顧巨量難民的工作交給了我們。”
“這是一個好事啊!”薩林奇金繼續眉飛色舞的說,“縱觀整個白羅所,僅有我們這一隅之地還在蘇維埃的牢牢控製下。這裡的土地不是已經被改造的頗為肥沃了嗎?我們拚命種植馬鈴薯肯定能養活十萬人。現在我們最缺的就是人力資源,難民遷移而來,我們的麵臨的巨大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這些人到來,我們又能迅速增兵。這場戰役我們損失很大,接受這批難民不久,我們的實力反而會提升。”
楊明誌搖搖頭:“您是不是太樂觀了?根據電報,優秀的兵源已經先被那兩支遊擊大隊優先征兆,要轉運給我們的難民,都是些女人孩子,還有相當數量的老人。這些人可以武裝起來,但不要指望能有很高的戰鬥力。他們最多去做後勤人員和種土豆的農民!”
“即使這樣,也很好啊。上級給我們下達命令我們必須執行,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難民到來後,他們能做些什麼,到時候的人員分配就是我的本職工作。”
“那就有勞薩林奇金同誌您了。”
楊明誌不再廢話,立刻著手於難民的接收工作。
眾多軍官,乃至遊擊共和國的官員,齊聚在地圖桌旁。
這張暫時充當沙盤的碩大地區地圖,其上也鋪滿了紅的黑色木塊,以代表敵我雙方。
一名參謀指著地圖說:“紅色十月大隊已經控製了斯韋特洛戈爾斯克城外幾乎所有的鄉村,其控製的難民足有一萬五千人,這個數字或會繼續上升。斯韋特洛戈爾斯克距離列奇察的直線距離僅有三十五公裡,大部分難民實際距離列奇察,可能隻有二十多公裡。無論我們是怎樣的態度,友軍已經在中午所有,開始大規模的遣送難民。理論上,第一批難民將在太陽落山前進入列奇察。”
“不!”楊明誌搖搖頭:“謝苗,你和你的同誌們太天真了。他們是難民,不是軍人。二十公裡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太遠了。再說了,我估摸著難民還會攜帶大量的財物。”
“財物?”耶夫洛夫一愣,“他們還有什麼財物?”
“破家值萬貫呐。”
楊明誌長歎一口氣,以自己對蘇聯的了解,這些難民應該以農民為主體。蘇聯為了工業化不得不去犧牲農民的利益,農民普遍還是貧窮的,不過至少比沙俄時代好過太多。他們本就缺乏生產資料,戰爭時期又必然被德軍掠奪了一些。他們僅剩的那點財物是生活的根本,是一定不會拋棄掉了。
“我估計,他們會攜帶大量的衣服,還有刨地伐木的斧頭鐮刀,亦或者其他的工具。他們應該還有許多馬車,還會趕著一些牲畜,甚至連飼養的雞鴨也會塞進籠子一並帶走。我毫不懷疑他們的行動能力,他們能把一切能帶走的打包,房子被搬的就剩框架,真的什麼有用之物都不留給德國人。”
“如果是這樣,他們確實會行動緩慢。”耶夫洛夫捏著下巴,“或許,我們應該派兵去接應他們。”
“我看可以。電報顯示,難民群會被命令沿著彆列津納河走,然後拐彎沿著第聶伯河走,直到進入列奇察。而茨岡人大隊,他們手裡的難民會向西走到第聶伯河並直接走到列奇察。
所以,紅色十月大隊的難民主要在右岸,茨岡人大隊的難民主要在左岸。遊擊隊幾乎將第聶伯河和彆列津納河上的橋梁全部炸毀,難民要渡河就非常困難了。”
“渡河並不難,我們不是繳獲了一批德軍的皮劃艇嘛。”耶夫洛夫掐著腰,為自己的靈機妙想自豪。
楊明誌點點頭:“我們的炮艇也有大用處,它可以作為渡船,必要時候又是移動的河上碉堡。我們必須調集所有的船隻,還要命令前線部隊,多製造一些木筏。”
難民首先將抵達列奇察,蘇軍在城內繳獲了大量物資,比如說大量的麵粉。疲憊不堪的難免抵達城市後,等待他們的還有長達一百多公裡的漫長旅程,如此長的距離,哪怕是正規部隊也得行軍整整三天,更不說拖家帶口趕著馬車的難民群了。
因此,楊明誌對他們快速行動不抱任何指望。
“我估計,難民全部抵達列奇察,最快也得是明天夜幕降臨前,大部分難民則會在今天夜裡和明天上午抵達。局勢太緊張了,我們不可能給他們在列奇察更多的休整時間。他們最多在城裡吃上一鍋麵粥,或者鐵板湯熟的麵餅,然後馬不停蹄的繼續南下。
我們接受這些難民,必須用最快時間讓他們離開列奇察。
列奇察在我們手裡,德軍必然會想辦法奪下他。戰局平穩隻是暫時的,德軍必然在調兵遣將,他們搞不好還會從前線抽掉精銳部隊攻擊我們。如果到了那時候,還有大量的難民滯留列奇察,我們沒有能力一邊保護他們一邊打仗。”
眾人聽得是心驚肉跳,遊擊共和國最近幾天,不但會接受兩萬人的難民,更有科夫帕克奔襲而來的六千大軍。大家一麼心思向著人力資源旺盛後,如何快速恢複因戰爭耽擱而瀕臨崩潰的後勤。
不曾想,僅將兩萬難民護送回來,就是一樁偌大工程。
薩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這兩位是蘇軍後勤調度和人力資源的主要負責人,在這個問題上兩人當仁不讓。
薩林奇金指出:“情況還不是很糟糕。我們調動了四千多民夫於昨天向著列奇察進軍,他們可是攜帶了大量的馬車還有自行車呢。他們最快就是明天中午左右抵達,大量物資卸貨,那些馬車就空了。本來我們計劃是先把繳獲的槍支和部分彈藥,以及大量的衣服、廢銅爛鐵運回來。既然難民太多,首先運輸難民,速度肯定比他們自己步行要快。”
“不可。”
“什麼?”薩林奇金驚訝於楊明誌的突然反對,“理由呢?”
“我也不是全麵反對。我們的馬車數量實際不多,而難民數量太多。電報顯示,難民中還有一千名兒童,我們首先應運輸兒童,以及傷病員。至於身體健康的人,他們既然已經徒步幾十公裡了,繼續徒步行進完全沒問題。”
“你這麼解釋,倒也合情合理。”
經過一番討論,一套初步的“難民救援計劃”迅速研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