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換好衣裝,聽候貼身保姆的呼喚去吃午餐。他剛一推開禁閉的木門,就是一股寒氣鋪麵。
氣候突然變冷了。
斯大林不禁眯著眼睛望著陰霾的天空,此時,又是一陣北風吹來。
寒冷的北風吹著彆墅周圍的高大鬆樹沙沙作響,世界灰蒙蒙的,一股肅殺的感覺直撲蘇聯最高領袖的心房。他燃起的鬥誌無異於被潑了一身冷水,同時,這股寒冷也讓他意識到另一個問題。
古老的俄國有許多諺語,例如一條是關於天氣的。
所謂“如果你感覺寒冷,隻是因為沒有穿著合適的衣服”。
斯大林格勒奮戰的將士們現在如何了?一股寒流明顯南下,即便那是南方,氣溫也該急轉直下!
整個軍隊的冬季服裝和保暖軍靴分發情況又如何?美國人許諾的那幾百雙棉靴,到岸量究竟有多少?西伯利亞方麵有送來多少毛皮?哈薩克又送來多少羊毛?
可以說斯大林不是一位優秀的作戰指揮專家,至少這方麵是比那個奧地利下士有自知之明。
相比於那位下士,斯大林確實在一項關係軍隊運作的重要事務中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後勤物資對於勝利的關鍵性。
時至今日,斯大林每天在克裡姆林宮辦公,他的辦公桌前總會擺上一堆亟待簽署的文件。
這其中,有相當多的文件是各方麵軍司令員對物資和兵員的需求。
他們需要新兵?簽署同意。
他們需要大量的糧食?簽署同意。
這番簽完字,就另外起草文件下達給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乃至中亞和哈薩克,命令他們增加新兵訓練計劃等等。
在這方麵,斯大林是非常理智的。所謂,後方的人民勒緊褲腰帶,每天就吃點土豆度日,就能供應前線更多的軍糧和布匹。
他是如此關注這方麵的事。
甚至在戰爭爆發之前,雖是早有大量跡象顯示德軍可能在夏至左右對蘇發動全麵戰爭。
斯大林相信德國會進攻,但他始終不信德軍居然會在六月份進攻。
斯大林有著諸多不相信的理由,其中有一點頗為說明問題。
1941年初,貝利亞提交給斯大林一項秘密報告,所謂德國在法國和中歐占領區大肆征收綿羊,乃至占領區倉庫裡的羊毛。那時候,蘇德雙方的談判已經頗為僵硬,所以僅僅兩個月,蘇軍就開始大規模征兵。
兩國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雙方的領導層卻心照不宣,甚至揣著明白裝糊塗。
斯大林隻希望戰爭能推遲到1942年,他是如此確定這個,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德國要把羊毛變成數百萬套羊毛大衣,這需要時間!
德軍如果在夏季進攻,他們必然要麵臨俄羅斯的冬季。如果沒有足夠的禦寒衣服,極大可能德軍會飽嘗1812年拿破侖的痛苦。因此斯大學非常相信,他們已經錯過了1941年最佳的進攻時期,所以,他們應該將進攻之日放在1942年春季。
當時,包括斯大林在內的眾多國人民委員都不太相信德軍會過早的進攻。如果可以在外交上拚命和德國打太極,使得德國錯過整個夏天,那麼蘇聯必將平安的度過大戰前最後一個安寧的冬季。趁著近一年的時間,蘇軍怎麼著也完成基本的軍械換裝,嚴陣以待的數百萬正規軍還能進一步加強防禦體係呢!
結果,斯大林和他的親密戰友們,他們居然就沒想到,奧地利的下士壓根就沒打算在冬季和蘇軍作戰。
又是一年冬季到了,過了1942年的冬季,1943年等待蘇聯的又是怎樣的戰爭?也許,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還能再度被冰雪凍上一次。也許,進攻維亞濟馬之日,守備的德軍也會被紛紛凍掉耳朵和眼皮。
斯大林最後戴上一頂非常禦寒的哥薩克絨帽,他的一位保鏢聲稱,戶外的氣溫已經跌到零下兩度了。
一聽到這一數字,斯大林猛地感覺事態似乎非常嚴重!
他吃著簡單的午餐,就命保鏢用彆墅的電話,直接聯絡西方麵軍指揮部,他接著以蘇聯領袖的名義,命令西方方麵軍司令科涅夫接電話。
蘇軍中一係列的人事異動已經和楊明誌毫無關係了。
大清早的,楊明誌依舊在呼呼大睡,直到中午時分才真正下了床,去酒店的餐廳享用為其量身定做的午餐。
在坐在餐廳裡品著紅菜湯,啃著酸酸的麵包,關於下午的安排,他已經有了打算。
正好,年輕的多布洛夫問及此事。
“下午,我們得去莫斯科的列寧共青團辦事處去一趟。”
“啊?去那裡?難道我到了莫斯科,還要去那裡報道?!”說著,多布洛夫情不自禁扣了幾下自己的徽章。
“哦!”楊明誌輕輕抬起頭:“我忘了您。也好,您去那裡報道,我還要拜托他們給我打聽一個人。”
“是誰?”
“是誰?還能有誰?!”楊明誌猛地精神激動起來,“就是報紙上曾大篇幅介紹的斯佩洛斯金娜呀,我想我必須知曉她現在生活的確切地址。”
“好吧,可是,您認路嗎?”
“這倒是沒問題,我將拜托格裡申科帶路。現在你我抓緊時間吃飯,看起來外麵正在刮北風,飯畢我們回房間換一套厚實的衣服。”
關於此事,楊明誌覺得再去找拉林大尉辦事並不是明智之舉。
人家很可能要務在身,甚至難以聯係到他。倒是身邊有一位得力的貼身警衛,格裡申科,這位長期在莫斯科工作的年輕人,終歸對莫斯科留守的許多機構的所在位置是清楚的
不過,僅就這一帶的街區情況,楊明誌自覺也非常清楚。
畢竟一副城市的大號布局圖就掛在酒店的一樓大廳,它分明是給入住的國際客人辨明方向之用,在沒有gps的本時空,地圖的用處是毋庸置疑的。
楊明誌並沒有找到列寧共青團莫斯科辦事處的所在地,究其原因正是地圖沒有更新,其上標注的列寧共青團總部而今已經人去樓棟,樓頂都安裝了數門高射炮呢。
倒是通過兩個街巷,自己就能拐到共青團大街,沿著這條路一直向西南方向走上五公裡,就是自己在莫斯科一個月前的住所,那一帶也是特殊轟炸時受傷最嚴重的區域。
“現在,那裡的爆炸痕跡應該被清理乾淨,高爾基文化廣場的那些碎石爛木也該全部清走了?大冷天的,去那裡看看,應該不是什麼壞事。”楊明誌這樣想著,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無視嚴寒,隻希望看看經曆了一場特殊又嚴重的轟炸後,蘇聯的“創傷愈合”能力是否真的拔群。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