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代價是可以接受的,奪回戰略主動權又付出幾十萬條生命,在斯大林看來這是合算的。他也認為,如果注定要有數十萬人犧牲,讓年長者犧牲,總比年輕人犧牲要好。充斥於軍隊中巨量的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青年人,他們是國家的基乾力量,曆次作戰他們也是蒙受最大損失的人群。
年輕人要是犧牲殆儘,國家定是後勁乏力。
似乎把年長者投入軍隊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措施?不!它有好處,弊端一樣明顯。
朱可夫繼續說:“我們的新編部隊,他們從未參與過任何的戰鬥,所以他們的戰鬥素養應該天然的比不過德軍。然而這樣的新部隊數量龐大,就能以數量彌補質量的不足。”
“可是,隊伍裡安置大量年長者,我非常擔心隊伍的素質。”斯大林捏著下巴說,“人不得不服老,我非常擔心,五十歲的人,能否拿得起槍,能否長途行軍,能否受得了前線的惡劣。”
“您的擔心是合理的,或許我的想法也過於理想。乾脆這樣做。”朱可夫突然想到:“很多五十歲的老者,他們年輕時就加入軍隊對抗白衛軍。他們曾是戰士,他們也是我們偉大聯盟的締造者,我想當祖國再度召喚,他們會非常願意加入軍隊。或許,他們已經迫不及待了。”
“他們畢竟老了!就像我,我已經六十多歲,最近的睡眠狀況一直不好。也許您的解釋是非常正確的。”斯大林當即問起其他人的態度:“科涅夫同誌、普爾卡耶夫同誌,你們的態度如何?”
“這……如果他們能夠在一線作戰,這樣的士兵我是歡迎的。”普爾卡耶夫暫且謹慎回答。
“我也是一樣的態度。”科涅夫說,“也許他們還能有另外的作用!”
斯大林猛地抬起頭:“是怎樣的額外作用?”
“就如朱可夫同誌所言,他們是聯盟的締造者之一,我想他們是對於國家最為忠誠的那批人。他們或許因為年紀大了不善於作戰,但他們可以以身作則教育年輕人,尤其是教育意誌不堅定者。以我的觀察,士兵的叛逃往往與基層軍官脫不了關係。很多下級軍官根部不懂得如何教育士兵為何而戰,一味以命令施壓,甚至大量使用體罰,這是錯誤的。也許在基層隊伍安置一批老戰士,甚至讓他們做班長、排長,會取得不錯效果。”
“聽起來很好。”斯大林已經打算批準朱可夫的這一項倡議,他又猛地一想,眼神瞄著靜候的楊明誌。
“彆列科夫同誌,您怎麼看呢?”
“我……我當然是支持的。”對此,楊明誌當然早就憋了一些話,此刻他靈機一動,立刻援引起某個美國軍人的話:“老兵不死,隻是慢慢凋零。”楊明誌又緊跟一句:“他們曾為軍人,就永遠不會忘了自己曾為軍人,隻要國家一聲號令,他們依然會衝鋒在戰鬥的第一線。”
“說得好!”斯大林突然鏗鏘有力的說,雙手也情不自禁的鼓噪起來。
這話確實讓斯大林非常欣慰,對於朱可夫,彆列科夫將軍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原來在這位將軍眼裡,但凡是退役的軍人,他們自然就是預備役。
如果說現役戰士是軍刀,退役的戰士不過是把軍刀放進刀鞘封存,對著時間的流逝,一些軍刀變得鏽跡斑斑不再鋒利。不過若是打磨一番,依舊可以擊倒敵人。
“隻要服役,就永遠是軍人。您的意見我很欣賞。”朱可夫拍拍手意識讚賞,接著,他的目光又看著斯大林:“所有戰士們都有這樣的覺悟這是最好的,然而現在我們還必須看到殘酷的事實。相當多的軍人,他們並沒有必勝的信心和為國犧牲的覺悟。當戰鬥順利的時候,他們的士氣異常高漲,一旦戰局不利,許多部隊就試圖撤退。這是非常現實的事,也是我們無法僅僅通過反撤退小組和士兵之間互相監督,或是通過彆的手段進行完美遏製。
如果我們暫時不能很好避免這種情況,那就想儘辦法讓戰鬥變得順利。我想我們有一個辦法。”
“哦?是什麼?”斯大林連忙問。
“我們還可以動用一些新式武器,例如彆列科夫同誌研發的裝備。”
楊明誌一個機靈立正,趕緊洗耳恭聽朱可夫的高論。
話說高科技武器能多大程度的左右戰爭,至少在當今的戰爭,交戰各國都意識到了新式武器往往有著戰術優越性,他們的想法基本就止步於此了。
即便是另一個位麵,還是完成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美軍,用高科技武器於二十世紀末,打了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爭。一方還認為戰爭會像是二戰那樣的大兵團正麵作戰,不曾想,另一方是純粹的高科技碾壓。
也是因此,世界旋即掀起了一場“唯武器論”的大討論。
無論是怎樣的討論,到了二十一世紀,已經沒有某個軍隊會拚命鼓吹“精神無敵”。
堅韌不拔的戰鬥意誌當然是一支優秀軍隊的必備要素,同樣,他們也必須擁有儘可能先進的高科技裝備。
因此,接受並了解自21世紀軍事的楊明誌,他的諸多理念在本位麵的1942年,那是絕對的超前。
雖是如此,本時空還有相當多的人有著明顯超前的腦洞,而這些奇怪的腦洞彙聚一起,就形成了下個世紀的戰爭理論。
朱可夫,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朱可夫一直推崇一種戰術,即擊中優勢兵力主攻敵人關鍵之所在,為此他曾與斯大林發生過激烈爭吵。那還是一月份的戰略大反攻,偏偏那場引發爭吵的戰鬥規劃,就是為了解放維亞濟馬!
大半年前,朱可夫完全可以把手頭的裝甲部隊集結成兩支精銳的突進力量,而斯大林更喜歡傳統的方法,把裝甲部分愣是分散成“七路大軍”。斯大林執意要求這麼做,最終朱可夫做出讓步,這就造成蘇軍沒有足夠的突擊力量割裂德軍第六集團軍的防線。德軍的確是退卻了,接著德軍的瘋狂反撲也讓蘇軍失去了全部戰果。
如今,斯大林非常聰明的不親自“微操”百萬人的大戰役。就讓手下去指揮!就讓專家朱可夫去指揮!打得好,朱可夫有榮譽,自己也有榮譽。打的菜,那就是朱可夫的全責。
朱可夫何嘗不知道?他自詡現在就是如履薄冰!如若自己指揮的不好,結果會……
朱可夫無法想象,他知道自己付不起戰敗的曆史責任,更不想成為俄羅斯的曆史罪人,他希望成為人民的英雄,一位庫圖佐夫式的人物。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