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偏見是重大錯誤,所以他們不會明著搞,於是找個由頭把正在實習的她們,以非常合法的方式踢皮球般踢倒自己麾下?
她們從何而來楊明誌並不糾結,顯然這位姓古謝娃的姑娘,她很清楚需要用實力自我證明。
“啊,是西伯利亞礦業大學?那是一所優秀的大學。”
“局長同誌,您了解我們的學校?”古謝娃激動的問。
“我……算是吧。”
楊明誌真的知道什麼“西伯利亞礦業大學”?他剛剛的話隻是為了和姑娘套近乎而已。
不過現實中的西伯利亞礦業大學,她就是一所蘇聯當前的高級學府。
伊爾庫茨克在戰爭爆發前,是一座人口比新西伯利亞更多一點的城市,因為人口眾多,城市也充滿活力。
城市建立之初就是一個軍事據點,慢慢又變成軍事重鎮,她作為沙俄在東西伯利亞的核心城市,軍事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在沙俄時代,城內就有許多兵工廠,到了蘇聯時代,城市也自然的成為工業重鎮。
當前城市內有一所軍事工廠,即伊爾庫茨克重型機械製造廠。戰爭爆發前,蘇聯大部分的bt快速坦克就產自這裡。如今bt坦克的作用,基本就淪落為火炮牽引車或是拖拉機,以及部分裝甲部隊的偵察車。
重型機械製造廠開始全力生產t3476坦克,並根據上級要求,生產改良其改良版本。就生產力而言,伊爾庫茨克的坦克生產力比新西伯利亞還要強,畢竟工業實力和工業人口規模,伊爾庫茨克占優。
她之所以戰有,與伊爾庫茨克的高等教育搞得好不無關係。
蘇聯成立後就花重金建設一些高等學府,其中就有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那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其中的學科五花八門,當然大部分學科都直接和工業生產有關。
隨著蘇聯進入斯大林時代,斯大林用鐵腕政策強行發展本國重工業,在此大時代下,伊爾庫茨克於1930又成了一所高等學府,這便是古謝娃畢業的“西伯利亞礦業大學”。
她是純粹為了培養高級技術性人才的大學,所謂術業有專攻,其開設的學科,全是有關於工業與各類工業器械研究的。
礦業大學自己就有著非常美好的前景,未來她將改名為伊爾庫茨克技術大學,並一直存在下去。
在1942年,礦業大學不過培養了八屆畢業生,這些畢業生中有男有女,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各個工廠和設計院爭先需要的人才。當然,用人單位還是希望得到男畢業生,恐怕這就是固有的尚未徹底改變的舊觀念吧。
雖是畢業生有男有女,古謝娃很樂意向楊明誌介紹自己的學校與校園生活,她直白的表明,人數不算少的航空機械製造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不算少,結果全專業的女生幾乎都站在這裡了。
“局長同誌,我們曾在伊爾庫茨克實習過,我們懂得如何工作。但是,他們覺得我們是女人,他們的設計部門人數並不少,就勸說我們另謀高就。現在我們到了您的設計局,也得到了正式的分配。我們大家都是非常高興能分配到……分配到普裡皮亞季武器設計局。”
“嗯,很好。”楊明誌點點頭,“您的話我很愛聽。你們所有人都懂的如何讓飛機上天?這很好。古謝娃同誌,詳細的告訴我你懂懂那些重要知識。”
“遵命!”古謝娃本來不想過於出眾,奈何自己的紅發弄得自己想不出眾也不行啊!上學的時候自己就總被老師關注,在俱樂部的時候也是一樣,而今被一位戰功卓著的將軍兼局長特彆關注,恐怕這就是命運使然吧。
或許,這也是人生的重大機遇。
壓製著緊張,古謝娃介紹說:“我們在學校學習機械原理,空氣動力學,高等物理。我們都會設計機械,就是太青澀,我們需要一位優秀的老師帶領我們進一步發展。我聽說您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研發了火箭推進榴彈武器的專家,還是戰功卓著的將軍。請您放心,我們不會令您失望。我們……我們也需要在您身邊進一步學習。”
聽到這裡,楊明誌的心裡暖洋洋的。
古謝娃年紀輕輕,為人處世莫非已經是人精了?她說話很有意思,哄得自己怪高興的。
當然,楊明誌高興的絕非僅是其誠懇的態度,而在於她們所學的專業。
有一件事楊明誌如今不得不正視起來,自己實實在在成了蘇聯火箭研發的先驅者之一,說不定還能有不凡地位。
火箭,它必須解決空氣動力學上的諸多問題,而且那也是極度重要的問題。
看看這些年輕自信的姑娘們,楊明誌覺得她們恐怕比自己的老部下更加優秀。
原因無他,之前的男生們本身都是優秀的,他們是非常好的助手。這些女生卻比他們多一個本領,她們都在學校學了空氣動力。她們還在一些工廠實習過,看來是那邊工廠的設計部門局部人滿為患,就把一群姑娘勸走。
楊明誌覺得那絕對是糟糕的決定,卻也是慷他人之慨,把好處留給自己了。
如今,多布洛夫很有才能,卡拉什尼科夫已經才華畢露,他們卻沒有研發飛行器的能力,就算他們想搞飛行器,也被必須花費多年時間學習。
本來嘛,楊明誌在彼爾姆就當著自己老戰友老部下的麵放下豪言,所謂歸來後想辦法實現有線製導的反坦克導彈。說白了,那就是遙控飛行的火箭炮,隻是比起一般火箭炮,它需要更複雜的結構,以及更多在空氣動力上的考量。
楊明誌本身在火箭炮上的才能極度欠缺,說白了自己本來就是個二把刀,若不是流落到沼澤地,巧遇懷才不遇因犯錯差點被槍斃的村長裡固施科夫,也不會有“鯰魚”火箭炮的出世。
誰能想到,那個老家夥居然是自學了齊奧爾科夫斯基著作的天才。楊明誌一度感覺到,如果裡固施科夫年輕時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他早就成名了,而不是現在大器晚成。
不過對於裡固施科夫,他也是滿意現在的生活吧。
真是的,這番自己的糠糟之妻被當局的飛機從沼澤地接回來了,一同回來的還有他的小兒子。裡固施科夫一把年紀能在偏遠卻安全的新西伯利亞和平的生活,自己又得到國家的重用,人生難道不幸福麼?
唉?想到了裡固施科夫,那個老家夥來到新西伯利亞不是把精力都放在生產火箭炮上了,甚至射程很遠的“飛魚”也開始專車向戰場運送了。
以古謝娃為首的有才能的年輕學子,她們難道不是裡固施科夫最需要的人才麼?
難道上級就真的那麼支持自己彆列科夫的要求,而不是顧全大局,優先把這些人才送到裡固施科夫那裡?
楊明誌非常費解,看來這裡麵還有更多隱情。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