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隨著楊明誌的振臂一呼,他渴求的大生產運動隨之正式啟動。
對於他,接下來的時間仿佛就是靜候佳音了。
所有的生產技術圖紙已經提前送抵各個加工車間,關於粗加工的工作已經在淩晨進行。短暫的試加工時間使得許多人突擊積累了經驗,在經過幾次糟糕的粗加工失敗後,待到正式投產,他們所產出的各種零部件,幾乎都符合圖紙要求。
難道,他們這些工人就是真正的神仙技工?
當然不是。
因為突擊步槍,楊明誌認定它最關鍵的地方隻有兩處:精密槍管和槍膛。
像是槍機係統的大部分零件,它可以容忍較大的加工誤差。
再例如槍托和護木,它們都是輔助性和保護性零件,公差要求可以放寬得頗為嚴重。隻有槍膛的精準能避免子彈炸膛,隻有槍管的優秀保證子彈的彈道。
一款優秀的戰時輕武器,楊明誌覺得大抵就該保證這兩個兩個方麵。
而英國人的司登就是一個天坑!
那款衝鋒槍確是民用水管改造的,難道關鍵的槍管也要用水管魔改?最核心的零件達不到要求,它變成潑水槍實屬活該,最終也是害了英國士兵。
但是英國有自己的迫切需求,那就是用極短的時間給快速擴充的軍隊提供武器。
也許就是糟糕的曆史因素導致了一個惡果。
因為英國陸軍曾斬首過他們的國王查理,故而陸軍不具備“皇家”頭銜,反倒是皇家海軍享受了太多的國家資源。
陸軍長久使用褐貝斯滑膛槍,直到時代的發展令他們不得不換裝武器。
一款滑膛槍定型後一直用了二百年,因為敵人的使用新武器,陸軍必須換裝。
因為德軍大量使用重機槍在塹壕中大殺四方,英國不得不給自己的步兵連瘋狂裝備重機槍。
因為德軍開始大量使用衝鋒槍,英國不得不突擊生產衝鋒槍先湊數。
就是被冠以傻大黑粗的毛子,軍械方麵他們也總想做到粗中有細。
這裡,楊明誌渴望的就是更加的精細。
精細加工需要更多工時,哪怕新銳突擊步槍的機匣是衝壓件,大量零件也是直接鉚釘鉚上,生產一支是比傳統莫辛納甘的時間更短一些。麵對老部下的迫切換裝需求,楊明誌的壓力依舊很大。
生產已經開始,從白天到黑夜,再到新一天的太陽升起。
兩座工廠的高聳煙囪就像是煙癮極重的人,他永遠不知道停下來好好喘息,隻想無時無刻不沉浸在煙霧中。
就是這些乾脆燒原油的設備,給一些大型設備提供驚人的動力。
銑床銑出槍械的大量金屬小部件。
衝床直接衝衝壓出機匣框架。
還有一些部件就是直接以傳統的失蠟法澆鑄量產。
唯有木工加工車間,這裡不僅是噪音轟鳴,空氣中始終彌漫著厚重的木屑塵埃,搞的大量工人帶著簡易麻布口罩和玻璃護目鏡工作。更有甚者直接拿出沙俄時代就庫存的防毒麵罩,且說沙俄防毒麵罩的那粗暴樣貌,搞的人好似長了烏鴉頭,乍一看去頗有些恐怖。
各式各樣的零件大規模的彙總到專職零件打磨拋光的車間。
固然零件在加工之時,就會第一時間進行倒角處理。
零件到了拋光車間,工人們還是用著砂紙瘋狂打磨一遍,露出漂亮的金屬光色。
拋光打磨車間純用人力,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楊明誌雖不喜,自己麾下的工人數量可是龐大,眾多的廉價勞動力真的能帶來巨大的生產力。
其實與其說工人們是廉價的,不如說是近乎於免費。
楊明誌篤信一條,工人們認真工作的底線必須是吃飽飯。在許多的蘇聯工廠,嚴峻的物資配給製度下,工人們就是吃不飽飯的。男人們去了戰場,工廠裡充斥著大量的女性勞工。
這些人被當局強製征召進入工廠,她們當然可以抗拒,其結果就是吃不到配給糧。
沒有配給糧是必然被餓死的,而進入軍械工廠,至少還有土豆果腹。
當局為了打贏戰爭,不得不使用高壓政策,故而一些地區的工廠,工人的日子一度非常艱苦,就好似舊時代的沙俄農奴那般悲慘。
殊不知,真正的苦日子還沒到來呢!
1942年秋收全蘇居然隻收獲三千三百萬噸麥子,僅有常年的40%。然而蘇聯控製區的人口仍有超過九千萬人的規模,占和平年代的60%。進入夏季後,整個聯盟將注定進入最饑餓的時期,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的全麵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