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的對麵,頡利可汗阿史那多咄苾也跟著來到橋上,雙方就這樣麵對麵互相聊起天來。
秦明“麵對突厥二十萬大軍陳兵渭水的舉動,從一開始,太宗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心理素質與政治能力。”
“其一,早在突厥大軍南下消息傳到長安後不久,唐太宗李世民便集結了長安城內所有兵力,來到渭水南岸列陣,擺出一副隨時與突厥大軍死磕的樣子。”
“其二,便是在突厥南下的這段時間裡,突厥首領阿史那咄苾派出謀臣執思失力來到大唐內部探查虛實。而根據現代考古發現,這個所謂的突厥謀臣,很有可能早就已經叛變投降了大唐。”
“太宗與他見麵之後,從他口中獲知了頡利可汗南下的目的,乃是為了求財。於是太宗便趁機將執思失力關押,並隻帶著六個人,來到渭水橋上,與頡利可汗對峙,並當眾指著他背棄盟約的舉動。”
秦明說話間,天幕上,剛好正播放著唐太宗質問突厥頡利可汗為何背棄盟約的畫麵。
畫麵中,太宗麵露輕視的看著阿史那咄苾,問“前番突厥與我大唐訂立盟約,今突然起兵來犯,難道不覺得羞愧嗎?”
阿史那咄苾道“汝殺兄弑弟,謀權篡位,吾此來,實為不忍看到盟友內亂,正統失緒,而為大唐太子起兵複仇之故也!”
阿史那咄苾的話意思很明確,不承認李世民這個新君的皇位合法性,他們是為了替李建成複仇而來。
然而,就是這樣一番看似占據大義的話,卻被太宗以一句我與建成爭位,乃家事也,與汝何乾而懟了回去。
完了,太宗還不忘警告阿史那咄苾,要是他識趣的話,就趕緊退兵,不然的話,長安城下,就是頡利可汗與他身後十萬騎兵的葬身之地!
秦明“最終,突厥頡利可汗在權衡一番利弊之後,還是選擇慫了。因為此時,他後方斥候傳來消息。唐軍已命李靖在突厥大軍歸途中,設下了重兵埋伏。”
“且突厥大軍遠來,又不在國境之內。很容易就會遭到唐軍的截擊。於是出於多方考慮之下,頡利可汗最終決定與太宗在渭水浮橋上斬白馬盟誓。”
“盟約規定,突厥退兵之後,需放之前因為隋末亂世而流亡到突厥的漢族人口,相對的,太宗則賜予突厥大量的財物,以做贖金。”
“由此,一場新君登基之初的亡國危機得以化解。”
漢朝。
劉邦看到李世民的渭水之盟,不約而同的就想起了他的白登之圍。
同樣是與異族簽訂盟約,他的則就要恥辱得許多。
劉邦道“想當初朕與匈奴冒頓單於簽訂盟約,哪裡有這個李世民這般輕鬆?冒頓單於不僅獅子大開口不說,還要朕派出公主去和親,至今想來,仍深以為恨!”
“陛下息怒!”
蕭何道“今陛下既已得上天眷顧,蒙仙人賜下仙糧作物,隻需修養生息十年。十年之後,我大漢愈發強大,屆時陛下則可一血此前所受之辱也!”
“丞相所言極是,請陛下息怒!”
眾臣見狀,紛紛附和勸諫劉邦。
於是劉邦暫時按下心中憤怒不表,抬眼繼續望向天幕之中,隻得秦明又道“渭水之盟後,太宗深以為恥,並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滅了東突厥,以血此恨。”
“時間來到大唐貞觀三年,經過三年的發展,太宗終於穩定了國家局勢,並為討伐突厥,親自訓練了一支精銳騎兵。”
“而此時,由於北方剛好經曆了一場長達半年的大雪,以致於此時的突厥內部。六畜凍死,人民饑餓不已。之前歸附東突厥的契丹,奚,薛延陀等部落紛紛叛逃東突厥,轉而投靠大唐。”
“至此,太宗察覺滅東突厥時機已至,遂派遣大將李靖率軍北上出征突厥,最終曆時半年,唐終於滅了東突厥。頡利可汗更是被李靖生擒,獻俘於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