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楚飛開始“上色”。
上色,說起來比較簡單,就是將不同聲波帶入已有的數據庫,進行比對,然後開始調整“音質”。
樹木的音質、石頭的音質、泥土的音質……
漸漸的,影像出現了“色彩”,通過計算和渲染,呈現三種色彩。
石頭的深沉、泥土的稀鬆、樹木的虛幻;
至於更細節的花草等,當然不在感知之風的感知範圍內。
感知之風主要是聲波。
楚飛暫時借用的是自然界的聲波,聲波波長在一尺以上,根本就掃描不到30厘米之內的物體。
加上點陣的影像,也隻能顯示大概物體的淪落。
這是聲音的缺點,因為聲波波長遠遠超過光波,感知之風永遠都達不到光的細膩。
但感知之風,不需要光!
黑夜裡,一樣可用。甚至黑夜比較安靜,乾擾少,感知之風的效果更好。
楚飛仔細感受一下全方位的感知之風後,開始切換模式。
這次,不再感知一個幾乎球形的空間,而是將感知之風扇形展開,在身前形成一個喇叭口形狀的“掃描”範圍。
當夾角在30度的時候,感知範圍最遠,也最清晰,可以達到200米距離。
範圍小於30度,會因為數據缺失,難以清晰掃描四周。
此時,掃描速度為1秒1度——角度的度。一周360度。
也就是說,楚飛完全可以如同一個人形聲呐,6分鐘就完成一次全地形掃描。
記錄相關數據後,楚飛再次切換模式。
這一次,是遠程鎖定——就如當初野外狩獵那樣。
直接利用聲音,鎖定遠處的目標。
鎖定遠處目標,一般是鎖定動態目標,每一個三維點需要四個數據,包括矢量。要想鎖定一個物體的大概輪廓,至少需要三個點。
這次記錄,達到了340米的距離。到這裡,就到了極限。因為聲音的速度,是340米秒!
這也是聲音的一個極限。
再遠不是不行,而是因為聲音傳播時間過長,鎖定的意義已經不大。而且距離過遠,聲音受乾擾程度增加,本身也會降低計算精度。
楚飛還想繼續測試一下最遠感知範圍——利用次聲波;
還想測試一下近距離的、最精確的感知——利用超聲波,超聲波的波長小於2厘米!
但就在此時,被楚飛鎖定的那個動態目標開口了。“楚飛,玩得開心嗎?”
竟然是黃剛的聲音!
山下一片黑暗,楚飛看不清。但感知之風稍微擴展一下,就“看到”大概情況,黃剛背後通過繩子拖著東西。
明白了,在拖屍體。
有點煞風景。
不過楚飛還是好奇的問道,“黃隊長,你能感受到鎖定?不對啊,我借用的是自然聲波,沒有主動偵查啊。”
“不是啊,你那裡還有一點天光,我看得清楚。”
“……”
也是啊,現在黃剛在暗我在明。
修行修傻了。
要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