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掉一六五章征兆
法器,是覺醒者的武器,這意味著隻有覺醒者、或接近覺醒者的能力,才能達到最低使用要求。
這個要求還是很高的。
楚飛初次吸收了50克納米顆粒時就試驗過,隻能延伸1厘米距離,再增加長度就會崩潰;覆蓋手指也隻能覆蓋兩個指節。
用肯定是能用的,但雞肋也是真的雞肋。
低於最低要求,並不是說完全不能用,有時候勉強可用,就是效果會很差很差。
這種現象在科學環境中屢見不鮮。
而今,楚飛已經吸收了超過500克納米顆粒,思維模型的算力更超過三萬分之多,這個數據是超乎想象的,甚至是瘋狂的。很多覺醒者都沒有這樣這樣的數據。
又因為思維模型足夠強大,楚飛構建的法器控製程序,已經達到17的程度。
法器控製程序和感知之風一樣,分成了六個層次。
六個層次分彆是整體代碼比例的10、35、60、80、95、100。
法器程序的代碼數量和程序等級,並不能直接畫等號。
而先前劉婷雲將木馬程序放在12的位置,也是一個很巧妙的位置——處於第二層初期。
按照劉婷雲的估計,以楚飛半覺醒者的能力,撐死也隻能解析、並構建法器控製程序的10、極限爆發一下,也難以達到11。短時間內,12是一個不可能達到的數據。
因為到了第二層,法器控製程序裡有一些邏輯架構,是覺醒者才有的,比如其中就有分形幾何。
但劉婷雲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楚飛是如此特殊。
如今,楚飛構建的法器控製程序不僅早已經超過劉婷雲的12、甚至達到17!
不過到這裡也算是極限了。因為接下來有幾個邏輯,已經涉及到更高級的數學,而那是楚飛暫時沒有學習的。
與感知之風相比,法器有本質的不同。
第一:感知之風的根基其實是我們自身的聽覺,不僅僅是耳朵,也包括身體對震動的感知、神經係統等,這是人體本身就具備的能力,無需外界導入;
但是法器不同,人體本身並不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外界輸入基本的物理根基——法器、也就是納米顆粒。
而外界輸入的納米顆粒,因為技術不同又有不同的“序列”,如楚飛的第11代架構、劉婷雲的第12代架構等。
第二:感知之風更成熟、更簡單。
感知之風是在冬至日的次元空間發現的,而這個次元空間卻有限製,骨齡18周歲之內、修為半覺醒者及以下。很顯然,這是為學生準備的。
既然是為學生準備的,入門也相對簡單,後期發展也相對容易;甚至感知之風的傳承還有“演練”,提前讓人親身感受。
但法器和控製程序就不同了,這是從研究基地發現的,而且似乎還在繼續研究中,無論法器納米顆粒)本身、還是控製程序,都不夠完美,還在繼續迭代中。
卻因為末世降臨等等原因,研究中斷,導致信息和技術細節嚴重不足。
所以法器的吸收、以及控製程序的構建,難度很大。
但是,兩者又有相似之處:無論感知之風還法器控製程序,都很像一種操作係統。所以劉婷雲和楚飛的法器本身雖然不同,但控製程序卻是一樣的。
正因為如此,劉婷雲可以給楚飛單獨設置一個木馬;
同樣,楚飛在發現木馬後,也可以通過這個來推斷劉婷雲對法器的控製情況:12!
就算現在有所增加,應該也不會超過15!
就法器驅動程序的構建上,楚飛百分百確定,自己走在劉婷雲前麵。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楚飛還是瘋狂的將法器控製程序,完善到17,達到自己暫時的界限。
若非這個原因,楚飛昨天就出關了。
腦海中閃過這些念頭,楚飛深吸一口氣,準備測試法器的能力。
500克法器,已經擁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首先,在楚飛的控製下,一層銀灰色的“液體”從脖頸、麵頰、頭發下方等滲出。這些就是法器本體、納米顆粒。
而後這些納米顆粒在楚飛頭腦和脖頸上凝聚一層防護、又漸漸出現細密的加強梁等結構。
但變化並沒有停止,在結構梁出現之後,表麵又出現一層細密的鱗片。
至此,一個“雙層防護的頭盔”形成。
而後從頭上往下蔓延,等到脖頸位置就不夠了,隻能形成一層防護。
楚飛摸了摸頭盔,很滿意的點頭。
頭盔之所以要設計成雙層,是在材料有限的情況下,追求極限的防護。
雙層防護,最初是在航天上應用,其中涉及到了很有趣的物理現象。
一層2厘米厚度的鋁合金和兩層1毫米厚度的鋁合金,防護能力一樣嗎?
答案是:後者防禦更高。
一層防護受到攻擊後,是整體受力;而兩層防禦的話,第一層防禦可以過濾部分衝擊,等到第二層的時候,衝擊力也許就降到閾值之下,無法擊穿第二層防禦。
其實這個也可以從數學上得到解釋:
一層結構,大數據解構簡單,有效知識、技術含量少;
兩層結構,大數據結構複雜,有效知識、技術含量多!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構建完畢,用手指敲了敲,聽到了鏗鏘的金屬聲;但稍微用力,又凹陷下去。這是用到了撓性防禦,可以將衝擊力降低到極限。
而後楚飛拿出一把三棱刺,但想了想,卻是將“頭盔”取消了,在左手手臂上構建了一層“護臂”。
深呼吸幾次,楚飛一咬牙,右手抓著三棱刺狠狠地紮到手臂上。
測試,就要進行破壞性測試,隻有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最精確的。
鋒利的三棱刺直接紮穿了護臂,但僅僅深入血肉不到一厘米就被擋住。
楚飛立即激活蝶變法術,恢複傷口;同時也回收了法器的納米顆粒。
但回收後,卻發現皮膚表麵有細微的銀白色痕跡,主要集中傷口周圍。
楚飛用手指摸了下,若有所思:這應該是損壞的納米顆粒。
納米顆粒並不是堅不可摧的,其硬度隻有99——距離金剛石硬度的100還差一點。
不要小看這一點,當物質屬性逼近極限的時候,一點屬性的差距,性能可能差距5、10、乃至更多。
“所以最終測試結果和結論是:
第一,損失了一點點納米顆粒,連一毫克都沒有,完全可以忽略。
但如果長時間使用,必須不斷補充納米顆粒才行。看來,這是一種另類的高科技耗材。
第二,防禦力雖然不錯,但並不足夠理想,應急可以,卻不能作為依仗。
顆粒的硬度雖然達到99,但並不代表構建的產物硬度也能有99!
而且維持法器是有能耗的。
第三,金剛石的硬度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並不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