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啟物業公司的寬敞辦公室內,蘇城撥通了楊朝業和梁淑怡的電話,向他們闡述了一個重要決定——計劃出售蘇氏集團大廈與佳藝影視集團大廈。
鑒於這兩棟標誌性建築的產權均歸屬於天啟物業,且鑒於半個月後,兩大集團的總部即將遷往將軍澳新區,此提議在電話兩端並未遭遇阻力。
楊朝業非但沒有異議,反而表示了全力支持:“老板,您的洞察非常敏銳,我在漂亮國的經曆讓我深知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波動。
在危機來臨之前,房地產市場往往會經曆一輪暴漲,如今,香江的地產現狀與當年漂亮國地產危機前的征兆高度相似,房價高企與民眾收入之間的鴻溝日益擴大,這無疑預示著未來可能的風險,因此,您的決策是及時且明智的。”
而梁淑怡在聽聞此訊後,更是沒有絲毫猶豫。
佳藝影視集團雖然目前在廣播道擁有總部,但隨著業務的飛速擴張,原有空間已難以滿足日常運營需求,這才促成了向國際大廈的遷移。
如今,隨著將軍澳新總部的落成與搬遷在即,原國際大廈的閒置將成為自然而然的結果。
因此,出售這棟大廈不僅不會對集團運營造成影響,反而能回籠資金,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當天,天啟物業公司總經理鐘珣迅速采取行動,將計劃出售蘇氏集團大廈與佳藝影視集團大廈的消息公之於眾。
為擴大影響力,他更是在《東方日報》與《俠義新聞報》等主流媒體上刊登了詳儘的出售廣告。
9月16日上午,這一消息如同春風般迅速吹遍了香江的大街小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為了消除公眾的疑慮,廣告中不僅明確指出了出售意向,還詳細闡述了背後的原因——兩大集團即將遷往備受矚目的將軍澳總部基地。
將軍澳總部基地,這一宏偉藍圖早已成為香江各界關注的焦點,其建設進展頻繁見諸報端與電視熒屏。
隨著項目的逐漸成型,媒體更是爭相報道,將其譽為即將崛起的商業巨擘。
因此,當公眾得知蘇氏集團與佳藝影視集團即將告彆舊總部而打算出售這兩棟大廈的時候,許多人並沒有懷疑太多。
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地產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吸引了眾多地產巨頭的熱切目光。
不少地產巨頭紛紛開始評估這兩處黃金地段的潛在價值,準備在這場商業盛宴中一展身手。
昔日,蘇城為獲取聯邦大廈與國際大廈,不惜斥資16億港元。
轉眼間,兩年時光匆匆流逝,香江的房地產市場已曆經風雲變幻,價格飆升顯著。
以金門大廈為例,這座地標性建築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曆經三次轉手,其售價猶如火箭般從7.15億港元飆升至去年九月份的16.8億港元,漲幅之巨,令人咋舌,遠超一倍之多。
1981年初,被視為香江房地產市場的鼎盛時期,價格高企,風光無限。
時至今日,雖已步入9月,市場略有回調,但與年初的狂熱相比,實則差異不大,成交量依舊保持在高位運行。
鑒於此,蘇城所持有的聯邦大廈與國際大廈,其價值已今非昔比,隨著市場的持續繁榮,這兩棟大廈的估值已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蘇氏集團大廈,其前身聯邦大廈,曾作為香江的天際線之巔,名震四方,擁有它無疑是財富與地位的雙重象征。
在當前,恒隆、鷹君等新興的地產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市場,與置地等曆史悠久的地產巨頭一同,即便在市場略顯浮躁之際,仍保持著激進的投資步伐。
因此,天啟物業公司宣布出售這兩座大廈的決定,迅速引發了市場的熱烈反響,買家紛至遝來,毫無愁緒。
僅僅兩日之內,天啟物業便接到了眾多詢價電話與谘詢,顯示出市場對這兩處優質資產的濃厚興趣。
蘇城提出的售價策略也頗為明智,將兩棟大廈打包以35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這一價格既體現了資產的實際價值,又保留了一定的議價空間,顯得頗為厚道。
此價格一出,立即吸引了多家地產企業的目光,然而,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35億港元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單獨承擔確有難度。
不過,商界的智慧往往在於合作與共贏。
麵對這一挑戰,多家企業開始考慮聯手出擊,通過聯合競購的方式,共同分擔資金壓力,爭取將這兩處香江地產界的瑰寶納入囊中。
在香江的土地拍賣場上,一種常見的策略便是地產商們先攜手合作,共同競得心儀的地塊,至於後續是攜手共進還是各取所需、分而治之,則留待後續規劃。
這種“先拿地,後謀局”的策略,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單一企業的資金壓力,還能集眾家之所長,共同推動項目的成功落地。
香江地產界不乏此類成功案例,比如數年前,由恒基兆業領銜,攜手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及長江實業等四大華資地產巨頭組成的豪華聯營陣容,便成功競得了沙田地區的一塊龐大地皮。
他們隨後采取了聯合開發的模式,各展所長,共同將這塊地皮打造成為了業界矚目的標杆項目。
這樣的合作模式,無疑為企業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企業的快速壯大開辟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地產市場中,這樣的智慧合作無疑值得更多企業借鑒與探索。
在位於繁華地段的華人行,長江實業集團總部那間寬敞明亮的董事長辦公室裡,李加誠先生正低頭審閱著報紙上的最新消息,臉上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驚訝。
他輕聲自語:“蘇先生也預見到了香江地產的暗流湧動嗎?若非如此,他怎會決定出售這兩座標誌性的大廈。
但令我困惑的是,為何他僅選擇這兩棟大廈的產權進行交易,要知道,天啟物業旗下的物業總市值高達數百億,這兩座大廈不過是冰山一角。
莫非,他是在為後續的更大動作鋪路,計劃分批處理資產?”
作為香江地產界的領軍人物,李加誠對市場動態的敏感度遠超常人。
早在去年,他便敏銳地捕捉到了地產業潛藏的風險信號,因此並未隨波逐流,盲目擴張,而是采取了穩健的發展策略。
在他看來,這樣的布局足以讓長江實業在即將到來的風雨中屹立不倒,成為行業的避風港。
天啟物業的這一舉動,無疑為李加誠的判斷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他更加堅信,自己的謹慎與遠見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最佳武器。
回顧過往數年,在九龍倉、和記黃埔等洋行收購戰中的失利,非但沒有削弱李加誠對蘇城的敬意,反而讓他對這位對手多了幾分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