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人才培養第二更,求訂閱)
其實,相比於研製飛機本身,真正重要的是培養人才。
儘管南洋有數百名來自德、意以及法國航空工程師,而且他們大都已經歸化入籍南洋,但終究還是在培養自己的人才。
其實,在人才培養上,李毅安一直都是極其重視的——四四年,在收購意大利的薩沃亞馬爾凱蒂飛機公司時,他就從特遣隊中抽出了56人進入公司學習飛機的製造和設計,同時,又向派遣300名隊員到美國留學,還有600名隊員到包括波音公司在內的多家美國企業實習。
在隨後的兩年之中,他先後從特遣隊中抽掉了超過5000人進入歐美大學進修或者企業實習。
事實上,在後來南洋的建設中,儘管德裔技術人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們所發揮的作用,同樣也是無法忽視的,現在他們正在逐步成長為各個企業的骨乾中堅。
也正得益於此,在南洋的航空工業大建設時期,公司技術團隊裡除了有來自德意法三國的技術人員之外,還有一批南洋自己的技術人員,在設計f1戰鬥機的時候,他們就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
不僅如此,去年還有一批來自唐山的航空設計人員也加入了這支團隊。
雖然項目組雲集眾人,但作為項目總工程師薩蒂斯塔,總是有意無意的讓包括林同驊、張廷鵬在內的華裔工程師們擔負更多的責任,這本身就是一種培養模式,事實上他之所以能夠以一名意大利工程師的身份成為公司的總工程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能夠找準自己的準確定位,知道應該重點培養什麼樣的技術人員。
從官邸回到公司之後,薩蒂斯塔拿出了幾張名片,然後開始思索起來。
後來唐山風雲變幻之際,他和同僚們收到了來自南洋的邀請,於是便率領全部成員來到了南洋,很快就參與到了“707項目”的研製之中。
“還是他更合適一些。”
簡單的了解一下“中運1號”的情況後,他說道。
在公司內部有一個說法。如果閣下作為一名航空工程師的話,那麼他很有可能會成為南陽最優秀的航空工程師。由此可見他的專業造詣。
“應該讓誰負責整個項目呢?”
其實,對於“中運一號”,薩蒂斯塔並沒有什麼興趣,畢竟那不過隻是戰爭期間的一個項目而已,他的性能也就是和dc3運輸機差不多。就時代來說已經落後了。
“林工,我記得你曾經主持過運輸機的設計吧。”
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林同驊一愣,說道。
抗戰期間,林同驊是“中運一號”的項目負責人,在抗戰即將勝利時,為了發展航天工業,林同驊率領飛機設計組一行20餘人赴美國麥克唐納公司學習飛機設計。
當林同驊走進辦公室時,薩蒂斯塔已經把那些名片,塞進一隻抽屜裡去了,麵前隻放著從官邸帶來的設計構想。
“是的,抗戰期間,研製了中運一號運輸機。”
林同驊一愣,雖然他沒見過閣下,但也知道那位大統領是一位學術水平非常了不起的學者,在航空領域也有一定的造詣。
其實,閣下是一個被政治耽誤的科學家,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在物理學等方麵,更是如此。
不過眼下他需要的是林同驊負責項目的經驗,雖然在公司之中也有其他的工程師擁有負責整個項目的經驗,但是——他們都不是唐人。
“是這樣的,這次到官邸,閣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看著名片上的名字,儘管有好幾次,薩蒂斯塔都把目光投向張廷鵬,畢竟,他們是師生,但是終究,在猶豫了很長時間之後,他還是拿起了另一張名片。
簡單的解釋了一下為什麼需要消除金屬應力,薩蒂斯塔又說道。
“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閣下要求我們研製一款用於國內航線的支線飛機。”
薩蒂斯塔對林同驊微笑了一下,說道。
“新的要求?”
“是的,提到了一些金屬疲勞方麵的問題,我們需要對飛機的舷窗設計進行一定的修改,以消除金屬應力,”
“什麼?支線飛機?”
林同驊滿麵都是疑惑。
這個時代還沒有支線飛機的概念,乍一聽到這個詞,自然感覺有些詫異,於是他就說道。
“對,這種支線飛機是閣下提出來的概念,相對於707那樣的大型飛機,它的座位數在100座以下,采用兩台噴氣式引擎,航行也隻有4000公裡左右,用於滿足南洋內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尤其是本島與外島之間的交通……”
在簡單的解釋了一下什麼是“支線飛機”之後,薩蒂斯塔看著林同驊說道。
“因為是閣下的建議,而且這個市場空間確實很大,所以公司很快就會成立一個項目組,嗯,按照公司的編號應該是“717項目”,這個項目需要一些人員參與其中,所以我決定從707項目裡抽一批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