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各自的期待,無數英國人進入夢鄉,等待著晨曦的降臨,等待著新時代的到來。
當然倫敦從黑幕當中掙脫出來,這一意義重大的一天算是正式到來。
六月二日清晨,陰暗的天色似乎征兆著未來,讓人不禁有些擔心會不會下雨。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止英國人心中的熱忱,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天的重大意義。
第十六代諾福克公爵已經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候,承擔著自從一三八六年以來的職責,為新王安排加冕典禮。
穿著一身禮服的李毅安,隻是靜靜的隨著瑪格麗特一同乘車來到了教堂,在英聯邦國家中,南洋的排位是靠前的,與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位於前排,由此也可以看出南洋國際地位的提升。
而瑪格麗特就站在他的身邊,穿著一身盛裝的頭戴公主王冠,看起來宛如從童話故事中走出來的公主,事實上,作為王室顏值擔當的瑪格麗特之前剛下車,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記者們紛紛把相機鏡頭對準它。
此時此刻,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有超過兩百萬人上街,倫敦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這麼多人,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還有數萬人搭著帳篷在雨中過夜,隻為了親身參與到加冕典禮之中的。
英國各大報紙的記者已經等候在教堂之外,準備實時轉播加冕典禮的情況,讓全世界的人知曉,伊麗莎白時代的降臨。
這一天,倫敦細雨綿綿,威斯敏斯特教堂外麵,眾多來自官員打著雨傘竊竊私語,但是綿綿細雨並沒沒有打擾到加冕儀式,不論對記者還是蜂擁的人們都是如此。
居住倫敦之外的英國人,通過電視轉播,看著整個加冕典禮的一舉一動。
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威斯敏特教堂替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二世加冕。這一典禮可追溯到幾個世紀前,展現了最重大的皇家慶典中的一切隆重華麗的場麵。
完整的儀式總共有六個階段:承認、宣誓、塗油、授職(包括加冕本身)、登基和致敬。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是一個有130個國家的代表和480名音樂家出席的儀式。還有來自93個國家的2000多名記者和500名攝影師報道了這次儀式,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禮服是由她請來了高級時裝設計師諾曼·哈特內爾設計,也是為她設計婚紗的設計師。為了達到完美的效果,設計師提出了多達9個不同的方案:用金線繡出有英國標誌的白色絲綢連衣裙,身前前有心形線條的方形領口,以及公主廓形的喇叭裙。
這件禮服一共花費了12名女裁縫3500個小時的時間,才製成了這件由貂皮和紅色天鵝的皇家長袍。
在人們的注視中,坎特伯雷大主教把聖愛德華王冠高高舉在空中,然後緩緩的為其戴上這頂沉重的王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沉重的王冠,讓伊麗莎白感覺脖頸一沉,當她頭戴聖愛德華王冠,接過大主教獻給她的權杖時,她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女王。整個倫敦甚至整個英國,都爆發出來一聲整齊劃一的歡呼。
在女王加冕之後,她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是繼大主教和主教之後第一個向她致敬的人。
整個儀式隻有塗油膏的環節沒進行電視直播,即大主教用油膏塗抹君主的手和頭等部位,以示君主被賦予上帝的恩典和美德。這是神聖的不能示於普通人的,這當然也是為了保持最後的秘密感。
當伊麗莎白坐在愛德華一世曾經坐過的寶座上,拿著水晶球和權杖,用“我願意”來回答著大主教關於她是否願意承擔重任,並作出犧牲的問題時,這句話回蕩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傳到大街小巷,漂洋過海,每個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所有的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畫麵正中這位纖弱高雅的黑發女子。
而在教堂內的李毅安同樣也注視著這個女子,這個在未來的幾十年中,見證了大英帝國的衰退,同樣又把英國人以及英聯邦團結在一起的女人。
在人們的注視時,穿著厚重禮服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這個時候緩緩走出教堂,在教堂外的人群立刻鴉雀無聲。
走出大教堂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微微額首,坐上黃金馬車。馬車向著歡呼的人群駛去。此時據估計約有300萬人站倫敦的街頭,其中許多人徹夜占據著返回宮殿路線的最佳位置,這是為了讓最多的人能見證這一盛事:長達7.5公裡路線,金色的皇家馬車需要行走整整兩個小時。
看到道路兩旁冒雨前來圍觀的熱情民眾們時,伊麗莎白二世仍然微笑著向沿途的人們揮手致意。終於回到白金漢宮之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她的家人出現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她戴著帝國的皇冠,穿著皇家束腰外衣,向人群致意,並於晚上9點45分再次出現在陽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