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人知道。
畢竟,在它扇動那隻翅膀的時候,它隻是吹起了一陣微風,這陣微風必須要經過時間和距離的變化,才會最終演變成為一場風暴。
而如何才能刮起這場風暴呢?
其實再簡單不過了。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在李毅安看來,他所需要的就是充分利用人才,而這個時代也有著太多的人才可以供他利用!
與其它人不同的是,李毅安所需要的並不僅僅隻是如何的正確的使用人才。
人儘其用固然可以讓發揮人才的作用。
但是那些人才也就僅僅隻是在已知的範圍內,取得他們應有的成功,而這無非就是重複而已。
對於時代的進步,幾乎沒有多少推進性的作用。畢竟他們所取得的進步都是他們人生之中注定將要取得的。
這不就是典型的重複建設嗎?
要發展科學,就不能夠局限於時代,要超脫於時代,這種超脫,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施加一定的影響力,去讓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才,去研究趕脫時代的知識。
比如說,愛因斯坦如果去研究霍金的理論,那麼會對人類物理學進步產生什麼樣的推動作用呢?
而這樣一來,霍金就可以在愛因斯坦研究的基礎上在進行研究,從而實現跨越式的研究。
這是拔苗助長嗎?
當然不是,應該說是借助時代的優勢,幫助這個時代的天才或者人才們拓寬他們的視野,給予他們超越時代的啟示,從而促成整個時代的飛越。
這是否說明,如果有需要,那麼,自己可以把那些人才充分利用起來,然後去發展成任何自己所需要去突破的領域?
化學、生物、數學、物理、材料、機械、計算機、航空、航天……
隻需要適當的點撥以及提示,就可以獲得出人意料的回報。
甚至可以直接拿出論文,進而而大跨步的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就像集成電路一樣,一切不就始於一篇論文嗎?
正是因為有了那篇論文的啟示,他們才會很快就取得了突破了性的進展,現在,他們所取得的突破已經改變了世界。
還有蘇俄的火箭——科羅廖夫的十字,如果按照曆史演進的話,差不多要等到差不多兩年後,他才形成捆綁式火箭概念,然後經過大量的測驗之後,才得出最終的結論。
而現在呢?早在四年前,自己就把這捆綁式火箭的概念送到了他的麵前,這讓科羅廖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進而促成了蘇俄提前三年發射了洲際導彈。
還有渦輪風扇式發動機以及噴氣式客機……
想到在過去的幾年之中,自己在其它的方方麵麵給予的啟示,或者幫助,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李毅安的嘴角輕揚。
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用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