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辦公室裡儘是一片言語聲,便是抱怨隻維持了一會,很快,他們就繼續之前的工作——設計軍艦,儘管海軍沒有建造新軍艦,但是每年都會提出新的需求,而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完成圖上作業,繪製圖紙,測試新艦型。
儘管海軍並沒有進行新艦的建造,但是該進行的試驗和設計從來沒停過。而且在很多子係統的設計和使用上,也是領先於世界的。
隻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的是,正當他們在那裡吐槽“美援的彆有用心”的時候,在海軍司令部內,海軍艦政工程處的首席設計師卡爾·奧托·薩德勒,看著麵前的草圖,問道。
“這是……”
“這是閣下繪製新型驅逐艦草圖,你們可以借鑒一下。”
林致遠隨後繼續介紹道。
“按照閣下的意思,新型驅逐艦的噸位在70008000噸左右,它是要作為航空母艦戰鬥群主力使用的,船體設計要進一步改良,以滿足航母編隊的高速要求。同時閣下特彆強調,雖然在武器配備上著重考慮各型導彈,但是還必須考慮低強度作戰任務下的任務需求,所以需要裝備至少一門127毫米主炮。”
李毅安之所以會特意這麼強調,是因為幾年後,流行起了“導彈萬能論”,不少飛機和軍艦都成了其受害者,隻裝備導彈的軍艦,不具備任何海戰能力也無法火力支援登陸部隊,甚至就連船隻監視那樣低強度作戰任務都完成不成了,沒有艦炮之前,它們唯一的對海攻擊方式貌似隻有我艦奉命撞擊你!
所以歪路不能走,導彈萬能論讓美蘇英的一批軍艦變成了廢物,讓美蘇的戰鬥機戰鬥力大打折扣的同時,還直接讓我大英的航空工業寄了。大家都玩導彈了,誰還玩飛機啊。
同樣的錯誤自然是不能犯下的,所以給予了一些指導性意見的同時,李毅安還繪製新的船形,它看起來和後世的現代級有點類似,前後兩座單裝艦炮,兩套雙聯導彈發射架。
最大的區彆就是失去了那兩個標誌性的四聯“日炙”反艦導彈發射器。
按照李毅安的想法,南洋的反艦導彈應該類似於魚叉和飛魚之類,最好直接整合到雙聯懸臂導彈發射架內,這樣既保證了甲板空間的整潔,在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麵積的同時,還可以為將來整合到垂直發射係統內作好鋪墊。
“那這個位置是?”
卡爾指著煙囪後方的平台問道,
“直升機庫,這裡是直升機平起降平台。”
“驅逐艦上要裝備直升機?”
卡爾驚訝道。
“是的,未來水麵艦艇反潛戰的核心就是反潛直升機,新型驅逐艦上要裝備兩架通用直升機,用於人員運輸和反潛作戰。”
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現代軍艦,這個牛,李毅安是可以吹的,畢竟,再怎麼樣,也是目睹了美蘇以及歐洲各國戰後軍艦發展路徑的,甚至他還特意指出不要采用鋁合金減重的歪路——這是戰後軍艦設計的特意,為保障遠洋航行時的艦艇穩定性能,各國軍艦的上層建築紛紛采用更輕的鎂鋁合金性能,同等條件下會比鋼材減重30以上。但是鋁合金的耐燃燒性要遠低於鋼材,如果被導彈擊中,鋁合金會更容易熔化或著火。
馬島戰爭中英國海軍的“謝菲爾德”號的上層建築就因中彈導致的起火而沉沒,這個試錯時間長達——30年!馬島之後,各國軍艦的上層建築紛紛重新采用高強度鋼建造。
其實李毅安所繪的草圖和其它一樣,都是指導性意見,最終還是要靠卡爾艦政工程處的工程師們以及南洋的各家企業去實現它,當然了,它還有一些需要進口的子係統,比如k42艦炮不僅射速高達40發分,更重要的是旋轉速度特彆快,配上先進的雷達火控係統,加上高效率的無線電近炸引信,可以稱為目標防空艦炮的領銜之作。
&nk4魚雷,未來會選擇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它們都是這個時代最優良的反潛裝備,引進子裝備,有助於減少軍事支出,這也是西方世界的優勢,每個國家都有幾樣性能精良的武器裝備,不需要像蘇聯一樣,那怕就是一支手槍,都需要他們自己投資研製,然後再把圖紙提供給盟友。這樣的貪多求全,本質上就是資源的浪費,在將有限的資源浪費在子係統上的同時,也扼殺了盟友的工業創造力,損害了盟友的經濟。
這一點,美國就做的很好,抓大放小,裝備主體是美國的,子係統可以向整個西方世界采購,在降低軍事成本的同時,還有助於增進與盟國之間的關係,同樣也可以平衡貿易,而且還促進了盟國之間的技術發展。
而在對於身處西方世界的南洋來說,自然不會放棄這一優勢,甚至還不斷的利用這個優勢,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
畢竟,南洋的技術正是通過不斷的引進吸收才有了現在的發展。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