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高聳的發射塔架前一枚白色的火箭聳立著,無論相比的俄國的r7火箭,還是南洋的萬戶5型火箭,都沒有助推器的紅石ii型火箭看起來都苗條的很。
在火箭即將發射時,站在遠處的馮·布勞恩注視著這枚火箭,儘管它的前身是南洋的萬戶4型,但是作為火箭工程師的他,幾乎重新設計了這枚火箭,對發動機以及火箭結構在內的許多部件都進行了重新設計。
其實,它早就是另一款火箭了。
“博士,半小時後就會進入發射窗口。”
聽著身後的聲音,馮布勞恩點了點頭,說道。
“他們總是問我,為什麼我們會落後,可是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運載火箭必須絕對可靠、確保載人飛行安全,否則,載人航天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注視著遠處的火箭,馮·布勞恩就像是在解釋著什麼似的,
“這隻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會於宇宙神半人馬座火箭把更大的宇宙飛船送上太空。”
相比於紅石火箭,宇宙神半人馬座火箭的推力更大,而且去年歲末就成功的把美國的第一枚靜止軌道通信衛星送上了太空,但是這種火箭的前五次發射並不順利,隻有幾次發射成功和一次部分成功,首飛時,在起飛後45秒便發生爆炸。第五次發射造成了該型號火箭最嚴重的事故。
雖然工程師們仍然在對其進行改進,但是麵對載人航天要求運載火箭必須絕對可靠,所以馮·布勞恩還是選擇了紅石火箭,這種火箭可靠性非常高,而且經過改進後,可以基本滿足載人航天的需要。
“但是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先進行一次無載人試驗。”
隨後馮·布勞恩又說道。
“一周前,南洋的試驗雖然是不載人試驗,但是他們上麵還攜帶了一隻猴子,這意味著他們的進度已經大大領先於我們,現在,我們是在同時間賽跑。”
“我們應該能趕超他們!”
一旁的助手說道。
“畢竟,美國國力遠遠超南洋。”
十幾分鐘後,伴隨著一聲轟鳴,紅石火箭又一次直升雲霄,數公裡外的觀看台上儘是一片歡呼聲,前來觀看火箭發射的美國人,又一次為火箭的發射而歡呼,似乎這一瞬間,美國又追趕上了其它國家的腳步。
像南洋一樣,nasa的這次發射試驗是通過電視直播的,而且通過人造衛星向全世界播放——去年12月23日,美國終於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不過直到現在也就成功發射了兩枚——第三枚直接炸了,所以,美國直到現在還沒有建成全球衛星通信網,而蘇聯……也發射了兩枚。
所以,與過去一樣,這次美國的飛船發射轉播,仍然有南洋的亞太通信衛星參與其中。
幾個小時後,美聯社發布了電傳——美國nasa進行了第一次不載人飛船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不載人飛船成功入軌,下一步,nasa將會送一隻猴子進入太空,預計發射時間為10月21日!
也就是10天之後,由此可見美國的國力之強。
對於此,感覺壓力最大的是誰?
肯定是俄國,是科羅廖夫,隻不過,就全世界而言,沒有人知道,俄國已經進行了五次試驗。也沒有人知道,南洋之所以公開自己的進展,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給世界加加速。為了督促一下俄國以及美國的發展速度。
在時光進入到57年歲末的時間,全世界似乎都被太空所吸引——到底誰會是第一個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這場太空競賽就這樣,伴隨著南洋的公開發射試驗而拉載了序幕,無論參與者的心境如何,他們都必須竭儘全力贏得這場競賽。其實,這也正是李毅安決定公開這一切的原因。
給人類加加速!
其實,這個世界一直在加速。並不僅僅隻是在太空上,在另一片熱土上,同樣也是在加速,也在掀起農業生產的新高潮。
總之,全世界都在迅速發展著。
“這是為了全人類!”
在得知美國的第二次試驗取得成功之後,李毅安的嘴角輕揚,又一次道出了他的“口頭禪”。
什麼是為了全人類啊,分明就是為了讓美國和俄國在他劃定的賽道上一起撒開丫子跑起來。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南洋的進度在倒逼著他們的發展,倒逼著他們加大在航天事業上的投資。
其實在載人航天進展上,南洋的進度是領先於美國和俄國的。
這並不僅僅是因為萬戶5型火箭優良的設計,還有一些技術細節,比如像太空飛船的隔熱罩,美蘇兩國采用的隔熱技術沒啥特彆的,就是用一些熔點非常高、比熱容也非常高的金屬合金,塗在飛船外麵,一層不夠就多塗幾層。簡單粗暴,初步解決了問題,但缺點是體積很大,溫度上限不夠。
而南洋所采用的是則的“消融隔熱”,這一技術是美國和蘇聯爭奪載人登月時,提出了第二代隔熱技術。基於硬抗性,提出新概念“消融”。簡單來說,這種消融材料蒸發時,會吸收並散發大量的熱量。說起來,這一技術同樣也是簡單粗暴的——就是軟木,做紅瓶瓶塞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