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伊朗和其它國家不同,我們和蘇聯接壤,蘇聯的威脅是無處不存在的,二戰後,他們甚至在北方扶持了庫爾德共和國,想要分裂我的國家,我們所麵對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全力加強我們的軍事力量,而娜茲……”
將目光投向身這的女兒,巴列維無奈的說道。
“她並不了解這些。”
“但是首相很清楚,父親,他說您必須要在建設和軍隊之中,兩選一。”
公主的回答,讓李毅安哈哈大笑起來,然後岔開話題說道:
“確實,很多時候,現實就是如此的無奈,對了,去年,哈桑來南洋時,通過貸款引進了一些南洋的工業裝備,現在那些工廠建設的怎麼樣了?”
“閣下,簡直就像奇跡一樣,在我來南洋之前,我們在德黑蘭的化肥廠就已經投產了,我們第一次生產出了化肥,今年等到機械廠投產之後,我們還將會生產三輪汽車和小型四輪拖拉機,您可能不知道,在化肥廠投產的時候,即便是最頑固的人,也變得無話可說了……”
提到伊朗正在推行的工業化,巴列維簡直就有說不完的話,畢竟,這些都是他夢寐以求的,而且確實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就。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似乎就成了巴列維的彙報會,他不斷的彙報著這幾年伊朗所取得的方方麵麵的成就,從工業建設,到交通建設,從城市建設到鄉村建設,總之,巴列維就像一個小學生似的,每說完一些成就的後,就會眼巴巴的看著李毅安,那雙眼睛中傳遞出一個信號——快誇誇我,誇誇我!
麵對這樣的要求,李毅安自然是毫不吝嗇的,老師誇學生嘛,總是會不吝於表揚,況且隻是言語上的,可即便是如此,巴列維仍然表現的非常激動,在返回城區的路上,兩人同乘一輛車的時候,巴列維這才表露出自己的心聲,用充滿抱怨的語氣,說道:
“閣下,您知道的,伊朗需要美國的援助和貸款,如果離開他們的貸款和援助,我們很快就會陷入危機之中。
但是美國人卻總是對我們的事務指手劃腳,他們甚至從來不考慮,在伊朗大約80的人依靠農業生存。
一般的伊朗農民已經習慣了極度貧困的生活,幾乎不與村莊以外的任何事情打交道。大多數伊朗人消費的唯一進口商品是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美國人所說的那樣,推行他們所謂的那些改革,很有可能會破壞我們的局麵,可是美國人壓根就不問這些,他們……”
聽著巴列維對美國人的抱怨,李毅安的眉頭微鎖的,這就是冷戰早中期美國人最幼稚的地方——總是想著把他們的那一套推行到全世界。
從伊朗到越南再到其它國家,總是試圖推行他們的那一套,甚至以中斷美援作為威脅,在過程中完全不顧實際。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他們在南越、在伊朗等地失敗的原因——論對盟國的打擊力度之大,美國甚至比盟國的敵人還厲害。
為了迫使他們聽話,美國會用美援以及其它各種方式一直在對他們施壓,對們進行各種“政治手術”。
最後呢?
就像吳庭豔對美國人說的那番話一樣:
“你們如果繼續歪曲我……你們可以推翻我,你們是做得到的,但是你們這麼做,美國的孩子們有一天必會來到這裡,他們將會死在這裡。”
想到南越和伊朗未來的結局,李毅安心歎一聲,看著滿麵怨言的巴列維說道。
“沙阿,在東方有一句步子大了容易扯著淡,對於美國的要求,伱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而不是一味的聽從。
如果有必要的話,南洋會支持你們的,至於資金,我們和英國一起成立的印度洋銀行,如果伊朗願意實施金融上的改革,我們是願意提供幫助的。”
不經意間,李毅安拋出了他的誘餌,這種幫助當然隻是第一步,最終是要在伊朗推行大洋英鎊。
“當然,這隻是一個選擇,”
李毅安說道。
“任何改革都離不開金融的穩定,就目前來說,伊朗國內的通貨膨脹問題以及裡亞爾貶值都在阻礙你們的經濟發展。”
雖然隻是淺顯的提了一下,但卻也讓巴列維深以為然的表示了讚同,但是在是否接受印度洋銀行幫助的問題上,則顯得有些猶豫,並沒有給予什麼答複。
但……這件事不著急,慢慢來,有一天,他們自己會加入的。很快,車隊就駛進了官邸。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