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的萬戶角,有一種彆樣的美感,徐徐海風從海上吹來,大海、沙灘、椰林和晚霞一起構成一副絕美的畫麵。
而在這副畫麵之中,最為顯眼的還是那個巨大的發射塔,這隻是其中一座,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現在的萬戶角已擁有了四個發射場,四個大小不一發射架沿著海岸線一字排開,好不壯觀。
在通往發射場的沿海公路上,停著一輛電動交通車——這種使用密封鉛酸電池的電動車在南洋很常見,雖然續航裡程有限,但是用作場內交通車,倒也很合適。
坐在交通車裡的張遠鵬,先給朋友遞了一根煙,然後就這樣坐在那裡,默默的抽著煙,偶爾的他會把目光投向遠處的二號發射架,那裡一枚萬戶5型火箭聳立著,幾個小時後,它就會把三枚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繼美國、蘇聯之後,南洋將會是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不過,注視著那枚火箭時,張遠鵬思索的問題卻是“和平衛士”洲際導彈,這款導彈是南洋剛剛研製成功的洲際導彈,它的射程達12000公裡,在研製這款導彈的時候,為了提高精度,他采用高性能計算機——由多塊集成電路構成的計算機,其反應時間和係統性能得到了質的提升,遠遠優於當時美國和蘇聯洲際導彈係統。
作為參與這款導彈研製的工程師,張遠鵬盯著遠處火箭自言自語道:
“這樣的技術,不用在導彈上,實在是可惜啊!”
“什麼?”
而坐在一旁的王平安疑惑道:
“什麼技術?”
“一箭多星啊。”
用手指著遠處的火箭,張鵬遠說道:
“咱們的“和平衛士”雖然隻有12000公裡的射程,但是你知道的,因為赤道的關係,它的載荷超過一噸,這樣的導彈,僅僅隻用發射一枚核彈頭,實在是太可惜了。
現在核彈的小型化很順利,要是用一箭多星的技術的話,至少可以把四枚核彈發射到敵國。同時攻擊四個目標,甚至十個目標!”
對於所有參與“和平衛士”的工程師來說,們雖然非常清楚和平衛士的性能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如果能夠進一步提高其性能,自然不會有任何人會加以拒絕。
“到時候我們的一枚導彈就相當於幾枚導彈,隻需要有限的一些洲際導彈就可以摧毀一個國家。”
在提到“摧毀一個國家時”,張鵬遠語氣顯得非常平靜,就像是在提一件一提的事情似的。
正是核戰爭時代的特點,戰爭不再是以戰爭的勝負為目的,而是以摧毀敵國,以毀滅作為手段。
正是在這種核武器的威懾之下,世界才真正進入到和平時代,畢竟在此之前戰爭的目的是基於勝利,
現在,在核武器的時代,戰爭的目的卻變味兒了,變成了毀滅,是以毀滅作為戰爭的最終目的。
所以,對於張鵬遠來說,他在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威力,讓他能夠更容易完成他的設計使命——將敵國從地球上抹去。
“你的這個想法很正常,從美國人去年用“te”運載火箭的末級,將3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咱們就在研究這個了,美國人高調宣傳這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為了告訴蘇聯人,他們可以一次發射好幾枚核彈。”
這就是冷戰最真實的一麵,所謂的“太空探索”其核心還是為了戰爭服務,隻不過大家都披上了“為了和平”、“為了全人類”的外衣,說白了,就是為了聽起來好聽而已,可骨子裡為的都是想要摧毀他們!
當然了,好聽的話總是需要說的,但那說的都是給外人聽的。
王平安說道。
“可是你彆忘了,精度,“一箭多星”說白了,就是集束式多彈頭技術,隻要把彈頭在目標區域像撒鹽一樣撒下去就可以了,可問題是精度怎麼辦?”
扭頭看著張鵬遠,王平安說道:
“彆忘了,在研製“和平衛士”的時候,咱們就發現將導彈的打擊精度提高一倍意味著摧毀同樣的目標,需要彈頭的當量可以降為原來的14。
在命中精度不變的情況下,彈頭威力提高1倍,摧毀能力將增加大約0.6倍,如果彈頭威力不變,命中精度提高1倍,則摧毀能力增加大約3倍。
總之,提高打擊精度比提高彈頭威力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咱們才會花費那麼多精力去解決它的精度問題。”
王平安的話音剛落,張鵬遠就反問道。
“精度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計算機啊!提高打擊精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彈載計算機和陀螺儀的性能。”
“對,就是計算機,實際上,沒有性能強大的彈載計算機,也就不可能實現分導式多彈頭。”
張鵬遠一邊說,一邊解釋道: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計算機和製導係統是無法滿足分導式彈頭的需要。主要是它的性能難以滿足彈道快速解算的要求,等cpu解算出彈道後,彈頭已經錯過窗口了。”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在地麵上完成計算,然後,再依次釋放衛星了,衛星可以這麼發射,但是導彈卻不行,我們在研製“和平衛士”的時候,一個技術指標,就是製導係統不依賴於導彈外部的任何信息,這樣一來,才能在核戰的條件下,實施真正的核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