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冬來剿匪重實務,兵馬錢糧點滴珠_明朝那些事兒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 第3章 冬來剿匪重實務,兵馬錢糧點滴珠

第3章 冬來剿匪重實務,兵馬錢糧點滴珠(2 / 2)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一聲洪亮而堅定的聲音,如同晨鐘暮鼓,打破了門外的寧靜,也喚回了朱由檢的思緒。

這聲音中蘊含著臣子的忠誠與急切,預示著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討論即將在太和門下拉開帷幕。

於是,在這古老而神聖的太和門前,一場關於國家興衰、民生疾苦的朝會,伴隨著第一縷陽光的灑落,緩緩拉開了序幕。

他目光驟凝,眼前之人,竟是內閣之首、權傾一時的楊嗣昌。

此公於崇禎末年,在眾多輔弼之中,猶顯其非凡才乾,尤其在平息四海烽煙、鎮壓農民起義的征途上,更是運籌帷幄,提出了諸多獨到且成效顯著的方略。

其“四正六隅,十麵埋伏”之剿匪奇策,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實乃一絕。

此策精妙之處在於,四正之地,陝西、河南、鳳陽、湖廣,乃叛軍活躍之心臟,楊嗣昌以攻為主,防為輔,巧妙布局,猶如織就一張無形天網,靜待時機。而六隅之域,則反其道而行之,以守為攻,相輔相成,共築銅牆鐵壁。

夏日炎炎,秋風瑟瑟,四正之地,農軍或隱或現,楊嗣昌便在此等時節,密織防禦之網,靜待獵物入彀。

及至冬日嚴寒,春寒料峭之時,則調集重兵,猶如猛虎下山,對叛軍進行雷霆萬鈞之圍剿,其勢不可擋,戰績斐然。

此番景象,恍若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緩緩展開於讀者眼前,讓人不禁對這位智勇雙全的內閣首輔心生敬意,同時也為那段風起雲湧的時代感慨萬千。

在那烽火連天的曆史長河中,張獻忠被逼至絕境,無奈選擇了招安之途,而李自成更是英雄末路,麾下僅餘孤勇十八騎,在蒼茫大地上艱難喘息。

這一切的背後,是朝廷“攘外必先安內”的沉重抉擇,是對北方強敵——建奴,一次次無奈的妥協與退讓。

時光流轉至崇禎十年的深秋,寒風瑟瑟,正是楊嗣昌精心布下的剿匪大網即將收緊之際。麵對滿清鐵騎又一次叩關而入,他心中權衡再三,終是傾向於議和之策。

在他看來,建奴之患,猶如草原上的狼群,雖凶猛卻難久留,一番劫掠後自會退去;而農民起義的烈火,卻如燎原之勢,直欲焚毀大明的根基,其威脅遠勝外患。

然而,楊嗣昌的深謀遠慮中,卻遺漏了一抹不容忽視的陰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明帝國,此刻已如風中殘燭,內憂外患交織,農民軍如同野草,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非一朝一夕所能根除。

至於建奴,雖暫時滿足於掠奪的戰果,但其野心如狼似虎,豈會滿足於一時的口腹之欲?

在這曆史的十字路口,楊嗣昌的選擇,既是無奈也是悲壯。

他試圖以一時的妥協換取片刻的安寧,卻不知,這安寧之下,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而大明的命運,也在這一次次的抉擇與犧牲中,悄然滑向了不可逆轉的深淵。

然而年年這般,連河北、山東皆遭建奴所禍,大明何來錢糧以剿匪?江南?遠水難解近渴。

況且,建奴已然至眼皮底下為禍,豈能成乎?老虎不發威,汝等莫當我為病貓,決然不成!

“楊閣老,汝莫非又欲勸朕議和乎?”

門廊內朱由檢之聲平淡,喜怒難辨。

楊嗣昌肅然道“陛下,建奴至此,無非欲求些錢糧,我等不若予之,當務之急,乃是乘冬日亂民流動不便之機,將其徹底剿滅!”

“欲攘外必先安內,中原群盜不平,國家根基則不穩,與建奴議和,不過權宜之策。”

“荒謬之論!”

黃道周,那位翰林侍講,言辭如鋒,瞬間劃破朝堂的寧靜,他怒目圓睜,斥道,“莫非你欲讓那皇太極在我大明疆土上橫行無忌,乃至拱手讓出關外、錦州之地?如此行徑,豈非自甘背負賣國之罵名,遺臭萬年?”

言者,黃道周,骨子裡流淌著不屈的主戰熱血,每一字一句皆擲地有聲。

麵對這疾風驟雨般的質問,楊嗣昌神色不改,沉穩如山,他緩緩言道“即便是強盛如漢唐,亦有和親之策,以緩兵之計保國祚安寧。

隻要不屈膝稱臣,不納貢求和,我大明之天威,自當屹立不倒,震懾四方。”

他目光深邃,仿佛已窺見未來“待國內匪患肅清,朝野安定,那區區建奴,不過蚍蜉撼樹,何足掛齒?”

黃道周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嘲諷之意溢於言表“陛下已集天下精兵八路,誓守京師,若此刻輕易應允建奴之無理要求,豈不是讓天下百姓寒心,讓後世史書留笑柄?”

“戰爭之道,非空談所能定勝負,需實打實的兵馬錢糧。而今,冬日將至,剿匪之戰迫在眉睫,每一粒糧、每一名兵士皆需珍惜,方為上策。”

楊嗣昌的話語,字字珠璣,既顯其戰略眼光,又不失為臣之道,令在場眾人皆陷入沉思。

楊嗣昌心中暗自盤算,不願在此無謂爭執中過多糾纏,畢竟,於大是大非之間,他的立場本就難以穩固如磐石。

於是,他轉而以軍事家的冷靜與精準,剖析局勢“即便戰端再起,亦不可傾儘舉國之力,兵貴精不貴多。

臣之意,仍是那番陳詞,唯有應允建奴所求,方能解此後顧之憂,使我等能專心致誌,全力對付那四起的烽煙,護我大明江山無虞。”

細思之下,楊嗣昌之言亦非全無道理。從他那雙洞悉時局的眼中望去,農民起義的烈火,遠比那北疆建奴的侵擾更為猛烈,它直燒向大明的心臟地帶,動搖著皇權的根基。

世間之事,總有輕重之分,緩急之彆。在他看來,建奴之患,不過是邊疆的一時風浪,相較於內亂的洶湧澎湃,自是顯得緩和了許多。

這番考量,既是對現實的深刻洞察,也是一位身負重任之臣,在亂世中力求平衡各方力量的智慧體現。

楊嗣昌的話語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每一字每一句都透著對時局的深刻剖析,令一旁的黃道周瞠目結舌,唇瓣微啟,卻終究未能吐露半句反駁。

非是他不願,實乃軍事之道,於他而言,猶如天書難解,無從置喙。

而朱由檢,這位身負後世智慧之魂的帝王,其心中自有丘壑,洞悉世事。

在他眼中,眼前的農民起義,猶如春日裡泛濫的洪水,雖可一時圍堵,卻難逃反複之虞,單憑武力鎮壓,無異於與泥潭共舞,愈陷愈深。

他輕步自禦駕而下,步伐沉穩,每一步都似踏在曆史的脈絡之上,直至楊嗣昌麵前。

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語氣中透著一股不容置喙的堅決“朕可允此和議,然,須得那皇太極親啟其口,方顯誠意。”

此言一出,空氣似乎都為之一凝,儘顯帝王之霸氣與智謀。

如此一番言語,不僅是對當前局勢的精準拿捏,更是對大明尊嚴的一次有力扞衛,讓在場眾人無不心生敬畏,暗自歎服。

喜歡明朝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朝那些事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明末驚雷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麼了 太陽係整體太弱?抱歉我個體無敵 什麼造反?本王這叫進京勤王! 重回92:為湊學費,妹妹嫁給街溜子 王爺落魄,我通古今養他登基 不死帝尊 夢魘遊戲:舉世皆敵,我來狩獵各國 雪豹:靠著搶劫打造最強精銳團 溫柔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