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駱養性後,崇禎忍不住自我調侃道“這想來想去,就想到這麼幾個人,這還真有點學渣平時不用功,到了考試不會做題的感覺。”
“這也難怪前世隻能上個二流大學,還是二流尾巴上的那種。”
崇禎嘴裡調侃著,慢慢又陷入了沉思。
李邦華、史可法、範景文都是文臣,至於宋應星就不必說了,連仕途都還沒開始,《天工開物》等一眾著作也還沒成書。
現在的宋應星充其量隻能算一個懂農學的教書先生。
明年建奴就會攻破居庸關,而後一路南下兵分三路,攻克一十三城,奸淫擄掠、燒殺搶奪、擄走無數人畜金銀財帛。
還得找人把梁廷棟這個廢材宣大總督換了,絕不能讓建奴打進來。
盧象升、洪承疇、曹文昭、黃得功、周遇吉、曹變蛟……
崇禎暗自思忖著,一個個人名在腦中閃過,而後卻又兀自搖起了頭。
“還真是國難思良將呐!”
以上這幾人,無疑個個都是忠臣良將,但卻無一人適合坐鎮宣大。
原因無他,史上梁廷棟因不敢與建奴作戰放走阿濟格下台後,盧象升確實接過了梁廷棟的位置做了宣大總督。
可盧象升是善攻不善守,且沒有任何戍邊經驗,讓他鎮守邊疆非他所長。
這幾人裡最合適的可能要數洪承疇,可洪承疇統管剿匪他的位置明顯不能動。
至於另外幾人,論綜合能力應該不如盧象升的,況且也都沒有戍邊經驗,這要是弄不好把建奴放進來,那不是走曆史老路麼。
崇禎之所以這麼猶猶豫豫,難下決斷,是因為宣大總督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容不得他犯錯。
隻要棋差一招,後果不堪設想,將會有數十萬甚至更多百姓因此而喪命。
所以崇禎不敢馬虎,也不敢賭,必須要找到絕對可靠的人坐鎮宣大才行。
崇禎思緒飛轉,一個個人名在腦中不斷閃爍。
突然某個瞬間,一個人名定格在他腦中,崇禎不自覺的勾起嘴角,重重在禦案上一拍。
“對,就是他了,孫承宗。”
孫承宗雖然因為修寧錦防線遭到不少詬病,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頗有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天啟二年至崇禎二年,孫承宗任薊遼總督這八年間,建奴的確沒在大明身上占到便宜,反而是老奴努爾哈赤丟了一條命。
這足以證明孫承宗有能力戍邊,是個善守之臣。
可惜的是崇禎三年孫承宗因剛修築好的大淩河被建奴損毀,朝中文官趁機彈劾。
無奈之下,孫承宗隻得向崇禎上書稱病,辭官回鄉。
至此,終其一生,孫承宗都沒有在涉足廟堂。
崇禎選擇孫承宗,可不單是看中他的善守之能,還因為孫承宗為了大明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是絕對的忠臣。
崇禎十一年建奴進攻高陽,賦閒在家的孫承宗率群族抵抗。
在建奴的猛烈攻擊下,高陽城破,孫承宗全族無一人逃跑、無一人投降,全家五十六口,無分老幼,皆戰死。
可悲的是孫承宗死後,當時接掌兵部大權在握的楊嗣昌等人,卻聯合起來壓製一個死人,紛紛上書反對崇禎給孫承宗上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