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行字,情況的嚴重性已經是不言而喻。
慶修雖然此前也料想過本地人會和大唐移民有所衝突,但發展到械鬥確實有些超出預料。
不過這也是中原融合嶺南的最重要問題。
這個問題是否能解決好,甚至能直接影響到未來百年之內嶺南對唐朝的歸屬。
慶修思索片刻,隨即他便親自書寫一封交給陳大隱的回信。
他的解決辦法倒也簡單粗暴,給所有遷移到嶺南的唐朝人都逐一發一大筆錢,讓他們用這筆錢來置換購買嶺南人當地的房屋、田產。
並且相對應,對願意遷移到唐朝的嶺南人也分發一筆遷移費,並且大力鼓勵他們離開嶺南。
若是不願意離開嶺南的,則儘可能讓他們與唐朝人婚配,並且潛移默化改變他們身為嶺南人的認知。
讓他們自認如今也是大唐的化內民,徹底讓嶺南從割據的王國概念轉化為地理概念。
同時,隻允許嶺南人遷移到蜀地、兩江地區,不可讓他們落戶在兩廣。
以免將來嶺南治理不力,再度發生暴亂時也連同兩廣隨之一同響應。
慶修這一手摻沙子以及分而治之,恰恰就是治理新並入疆域的最好辦法。
事實上還有一個更高效、更快捷的方法
把嶺南人全部非人道化處理。
當然了,若是如今的大唐四海臣服,邊疆無患,用這種方法最為合適。
可如今在嶺南隻有五千唐軍,而且後勤用度全部都是依靠當地供給,憑五千人就想處理百萬人根本不可能。
更彆提後續向嶺南投入更多的軍隊,結果隻能導致嶺南變成一個不斷消耗大唐國力的無底洞。
如此反而是違背了攻打嶺南的最初意圖。
“飛馬送到嶺南,越快越好!”
“告訴陳大隱,紅河城內的一切糧食、金銀細軟,但凡是屬於我那一部分的稅收他都可以使用,在這方麵不必節省費用!”
慶修擔心陳大隱不敢隨意花費,減少供給費用,因此特地加了這一句叮囑。
“明白!”
家丁收下書信,隨後便安排飛馬送往嶺南。
慶修此時已經能想象到陳大隱在嶺南如坐針氈的樣子。
作為一個小軍官直接背在肩上壓了這麼大的重任,倒也是為難他了。
“整整兩個月沒有出亂子,這陳大隱也算是個人才。”
慶修本來打算等諸位官員到位時就召回陳大隱,現在看來他倒是很適合作為自己遠程控製嶺南的代理人啊…
…
慶修送往嶺南的文書著實是救了陳大隱於水火。
他甚至在書信送來的前一天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直接將所有的軍隊召集,隨時鎮壓暴動。
得到慶修的首肯之後,陳大隱第一件事便是吩咐下屬趕緊從倉庫裡取出來大量的金銀、糧食滅火。
事實也證明一切糾紛的源頭都是經濟糾紛,錢糧到位,雙方頓時喜笑開顏,徹底沒了暴亂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