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誼書院的山長,是告老還鄉的孔有俊翰林創辦的。
書院的夫子都是一些有才之士。
其他的書院也挺好,但是書院的一些學生階級觀很重,有些當官家的弟子,十分看不起寒門學子。
正誼書院也有官家子弟,但是學院風氣要好很多。
雲初帶著房彥,去了正誼書院。
羅夫子看著雲初和房彥,開口詢問道“你們是哪裡人士?”
“我們是平州人士,小女子房雲初,這是阿弟房彥,今年七歲。”
“雙親已過世,隻有我們兄妹相依為命,聽聞衢州人傑地靈,又是有名的書香之地,所以帶著阿弟前來求學。”
“不求阿弟能有多大才能,希望他能夠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未來能夠撐起房家。”
羅夫子聽到雲初說雙親去世,明白為何是雲初帶著房彥來了。
不過羅夫子挺欣賞雲初的,居然有膽識帶著弟弟背井離鄉來求學。
羅夫子看向房彥,“讀了哪些書?
房彥拱手回道“四書中的《論語》與《孟子》已經學習了,五經《詩經》與《禮記》學習了。”其實,四書五經,房彥已經全部學習完了。
但是雲初讓房彥低調一些,所以保留了一半。
羅夫子有些驚訝,小小年紀,居然學了這麼多,“那我考考你。”
“先生請出題。”房彥根本不虛。
因為他天天都接受雲初的考試。
雲初還喜歡自己出試卷,讓房彥做。
“把八佾篇背誦一下。”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房彥開始背誦。
等背誦後,羅夫子詢問道“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何解?”
“舉行禘祭的儀式,從完成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羅夫子摸著胡子,滿意道“不錯。”
“《禮記》——學記篇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何解?”
房彥道“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首先要設學施教。《尚書·兌命》篇中說“始終要以設學施教為主”,就是談的這個道理啊!”
羅夫子考了幾題後,確定房彥沒有撒謊,是真的學習了,而且學習的十分不錯。
“你之前是師從何人?”
“都是阿姐在家中教導的。”
羅夫子看向雲初,“都是你教的?”
“家父是一名秀才,他也是村中的教書先生,我從小耳濡目染,跟著家父學習,所以才能夠教阿弟。”
“原來如此。”
羅夫子考核過了,就去請來了山長,山長出了題考核後,“這學識,可以去上舍了。”
書院分為“外舍”“內舍”“上舍”班。
新生入學後,會先在同一個班級裡學習,這個班級就是“外舍”,可以理解為基礎班;
學習一陣子後,學校會舉辦一個“分班考試”,成績優秀的可以分到“內舍”,是提高班;
如果在“內舍”還是成績優秀,那就可以直接進入“上舍玄班”。
上舍又分為天地玄三個班,天班都是已經考取了秀才的學子,他們在書院學習,是為了考取舉人。
地班是已經成為童生的學子,他們是為了考取秀才而努力。
玄班就是為了成為童生而努力的班。
上舍玄班的學生,年齡都在十二歲到十五歲,房彥才七歲,年紀很小。
羅夫子道“山長,不如把之前內舍的考卷,讓他考一下,要是他能夠考到優秀,就去上舍玄班。”
“可。”
羅夫子拿來了兩張考卷,這是之前內舍考試的試卷。
“雲初呀,你要不陪著房彥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