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寬容,態度柔和的新皇突然雷厲風行的處置了輔政大臣訥親。
這讓朝中大臣又驚又懼,皇上變臉的又快又無征兆,實在讓人驚恐。
作風強勢的處置了訥親後,弘曆發現來自朝堂上的桎梏好像小了些。
曆來皇帝與朝臣便是如此,你強我就弱,你弱我就強。
皇上好說話,那朝臣就得寸進尺,欺軟怕硬。
皇上不好說話,那他們就識趣點,夾緊尾巴做人。
看懂這點後,接下來弘曆的行事作風越發霸道。
很快便徹底掌控朝政,朝堂之上成為了他的一言堂。
至此,弘曆總算有了曆史上乾隆的幾分影子。
再加上沒了太後的搗亂,弘曆收複政權容易許多。
成了真正大權在握的皇帝後,弘曆的行事越發隨心。
他對琅嬅承諾的事也說到做到,的確沒有再寵幸過第二個妃嬪。
皇上膝下子嗣稀少,也有大臣進言選秀。
對於這類言論,弘曆也不拒絕,畢竟選秀也不全是充盈後宮。
還有一些皇室宗親的子弟,也是要皇上在秀女中挑好的賜婚的。
且為了堵朝中那幫大臣的嘴,弘曆也不介意挑兩個秀女放在後宮好吃好喝伺候著。
朝中大臣能言語勸諫皇上為了皇嗣考慮納新人,但不能逼著皇上去寵幸這些人。
但琅嬅阻止了弘曆這種想法,既然不打算讓彆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宮妃。
又何必讓這些女子,花一樣的年紀,蹉跎後宮至死呢。
以前聖母皇太後賜給他的人,他拒絕不了收下也就算了。
如今都是大權在握的皇帝,又何必毀了人家女子的一生呢。
琅嬅雖然是個惡毒女配,但她也不會故意害跟她無冤無仇,還不擋她路的女子。
琅嬅開口勸阻,弘曆自然不會違逆她的意願。
接下來弘曆執政的幾十年內,雖然每隔幾年他還是會選秀,後宮卻再未進新人。
從潛邸就開始跟著弘曆的富察褚英,高曦月等人。
弘曆也有每隔幾年,按資曆給她們升位份。
從常在到貴人,再到嬪位,妃位,高曦月後來身體垮了。
她去世時弘曆看在高斌的份上,都給她升到貴妃了。
像蘇綠筠,陳婉茵這樣安分守己,不給琅嬅找事的,琅嬅也不會吝嗇位份。
皇上登基沒兩年,琅嬅就給了她們一宮主位的位份。
總之,在琅嬅的管理下,聽話的就有好日子過,她不會讓內務府怠慢一點。
不聽話又沒有個出息家世的,那不好意思,琅嬅能讓她以常在位份待到死。
就比如一直小動作不斷的富察褚英,仗著出身包衣世家。
在宮中奴才裡有幾分人脈,總是耍一些小手段。
還曾在琅嬅麵前陰陽怪氣,宮中敬事房可以裁撤了。
因為弘曆專寵琅嬅,敬事房的差事的確清閒的很。
琅嬅這個人又壞又霸道,對她有意見,背地罵她彆讓她知道,她可能不會找你的事。
你若當她的麵陰陽怪氣嘲諷她,那就彆怪她針對你了。
因此琅嬅毫不客氣讓富察褚瑛當了一輩子的常在。
後來還甚至找借口將她貶成了答應,彆人都在往上升,唯有她不升反降。
誰讓琅嬅不是啥聖母人設,這輩子一直想走惡毒劇情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