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蕭子澤微微皺著眉頭,一臉認真地說道“說真的,在過去啊,說相聲那可真是北京人最多。”
一旁的高峰立刻捧道“對,北京說相聲人多。”
蕭子澤緊接著又說道“按統計來看啊,就是北京說相聲的人最多。
而且您發現沒,這唱天津墜子的,天津人最多;唱河北梆子的呢,河北人最多。”他邊說邊看向高峰,微微點頭。
“您瞧瞧。”高峰也跟著點頭回應。
蕭子澤興致勃勃地繼續說著“還有啊,唱越劇的紹興人多;唱滬劇的那自然是上海人多;唱花鼓戲的汾陽人多;唱二人轉的東北人最多;這過去啊,打鐵的章丘人多;剃頭的保底縣的人多;修腳的定興人多,戴口罩的這人多。”
高峰愣了一下,隨後“嗨”了一聲。
蕭子澤臉上露出笑意,趕忙說道“觀眾朋友們,戴口罩這個做法可真是好啊,這代表著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彆人負責呢。”
說完,他話鋒一轉,“這做買賣的呀,各地有各地的特點、特色。”
高峰滿臉好奇地問“買賣也有特色?”
蕭子澤用力地點點頭,“是啊,您看就這個季節最適合的食品——冰棍。”
蕭子澤正準備繼續說,卻被高峰打斷了,“不是,您這個季節吃冰棍?”
蕭子澤嘴角上揚,帶著幾分得意地說“您看看您這就是沒有研究過。”
高峰眉頭一皺,“啊?怎麼說?”
蕭子澤挺直了身子說道“人專家說了,涼的要少吃,但是如果非得要吃,要在冬天吃,夏天吃對身體不好。”
高峰滿臉疑惑,“是嘛?”
蕭子澤拍了拍高峰的肩膀,“你看著冰棍兒,在北京我們叫冰棍兒,但是在外地叫法還不一樣呢。
在東北,叫冰果,到南方叫棒冰,到唐山就不一樣了,叫冰塊。”
高峰恍然大悟,“確實是這樣。”
蕭子澤手舞足蹈地模仿著過去賣東西的樣子,“過去的唐山人吆喝,‘冰塊,冰塊三分五分滴!’”
高峰也跟著學道“冰塊三分五分。”
蕭子澤邊說邊用手比劃著賣東西的動作,“在過去大冰塊,三分五分滴!那可真是很便宜,但是到了彆處就不一樣了,到了山東濟南,就變成了‘冰啷棍嘍’,他有自己的特點。”
高峰來了興趣,“有什麼特點?”
蕭子澤提高了聲音,“來吃冰啷棍嘍冰啷棍都是涼的。”
高峰笑了起來,“這多新鮮啊!”
蕭子澤笑著回應“這聽他們的吆喝還是能要學到不少東西,他告訴我們這冰棍是涼的,熱的是拉麵。”
高峰笑得更厲害了,“這多新鮮啊!我就漲這學問?”
蕭子澤清了清嗓子,“這說相聲也是學吆喝,說學逗唱,中學就是學吆喝。最早的吆喝是北京,賣什麼東西都吆喝。”
高峰來了興致,“比如說。”
蕭子澤微微閉上眼睛,仿佛陷入了回憶,“比如賣菜,那吆喝起來可是九腔十八調,棕繩翹板凳。
一年四季冬去夏來,夏來冬去,該賣什麼就賣什麼。
那賣菜的挑著個扁擔,前後籮筐裡啊,放著各式樣的菜。”
高峰眼睛睜得大大的,“哦?是嗎?”
蕭子澤說“吆喝起來悠悠洋洋,跟唱一樣。”
高峰滿臉期待地說“那你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