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是落魄江湖了,她還會有什麼事情要跟我商量呢?
不過,她既然能夠擺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自然也就不容小覷。
“管瑩,”我試著這樣問道,“我們,我們還能有什麼事情嗎?”
“哦,是這樣的……”她先是壓低了聲音,接著把頭湊到我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我的腦瓜子裡,霎時就像鑽進了幾隻小蜜蜂,嗡嗡嗡地直響起來起來。
“這?這,這可能嗎?”我遲疑起來了。若是換作另一個不太熟悉的人,我簡直就要懷疑對方是在說夢話了。
“怎麼?什麼就不可能?”管瑩接過話語,“你的英語,一向都不錯的嘛……”那誠懇的樣子,就差沒當麵打包票了!
“哦,嗯,那,那就找個地方,”我輕輕地拉了一下她的袖子,“咱,咱姐倆合計合計……”
原來,她跟我竊竊低語的那幾句話,大意是,想和我一起到某個中學去,代兩個學期的課,當一年的老師……
在縣中大門口偏西三四十米的一處屋簷下,我和管瑩,還真的就此事的可行性,暢所欲言,開誠布公地商量起來。
十多分鐘之後,商量的結果就出來了這件事情,值得一試!
那一刻,我甚至都有點激動了如果再回到縣中複讀,再見到那些熟悉的老師,我有點不好意思。畢竟,回爐再造,也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事情。如果到市裡複讀,費用就要多一些。儘管,父母也不缺這幾個錢,隻是,我都十九歲了,再伸手的話,就有點不好意思了。是啊,讀書的錢,父母是不會多說什麼的。隻是,對於我來說,卻是某種無形的壓力。拿了父母的血汗錢,如果再考不好,那又該如何交差呢?在這種情況之下,到鄉鎮中學去,半工半讀,倒有點兩全其美的味兒了。
自己賺錢自己花,不用看彆人的臉色這種感覺,想想就很愜意。
到外麵去,也不用去聽父母嘮叨,也不用擔心彆人說自己在學業上的閒話。
說得再冠冕堂皇一點,這有點類似於勤工儉學什麼的,也是本姑娘走向自立的第一步,關鍵的第一步!
一切商議已定,我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就這樣問道“管瑩啊,我們,我們是到哪裡去代課呢?”
管瑩大概是會錯了意,就坦誠地說道“辛大姑娘,這個問題,我也是想過的!放心吧,那是我的家鄉。到了那兒,熟門熟路的,不會有什麼事情的……”
原來,她以為我是在擔心,一個大姑娘,孤身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萬一有個什麼意外的事情,倒是不好應對!這閱曆嘛,這生活中的曆練嘛,也不是說說就能有的……
聽她這樣一說,我心口一熱這,這才是好姐妹!
與此同時,那油然而生的另一個問題,我就硬生生地咽回肚裡去了。
這個問題就是,我隱約記得,風誌軒跟管瑩是老鄉。如此一來,我到管瑩的老家去,也就是來到風誌軒的家鄉了?
這句話沒有立即問出口,也自有道理吧?
人家都到“高校”深造了,我一個來年再戰的人,還是先做好自己吧!
到了那個鄉鎮中學,由於管瑩是本地人,一切都還順利。
安頓下來之後,接下來的日子,也就漸漸步入正軌了。
由於是“新手”,學校方麵隻安排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對於我來說,擔子也不算重。年輕,還真有好處。此外,大概是考慮過我在這兒的時間,不一定很長,因此,校方也不安排我去當班主任。這樣一來,每周十多節課,再加上備課、批改作業、試卷什麼的,餘下的那些時間,就可以用來複習備考了。
要說這文科,課本上的那些知識,以前在課堂上,都是學過的。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要做的,主要就是,如何把它們牢牢地記下來,記得清楚了,再考慮如何運用、拓展。
總的來看,無論是教書,還是複習備考,一個多月之後,我就感覺到,我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開局不錯,來年的結果,也不至於差到哪兒去吧?
偶有閒暇,我也就開始想一下和風誌軒有關的問題了。
我和他,都是成年人了。這種問題,是可以放心地想了。
學校方麵,住宿條件有限,我和管瑩,倒是可以像學生時代一樣,朝夕相處了。
一天夜晚,由於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和管瑩,也就可以放心地交流一下了。
不著邊際地閒聊一陣子之後,我試著這樣問道“管瑩,對於風誌軒,你,你還算熟悉吧?”
管瑩微微一笑“熟悉,當然熟悉了!說起來,他還是我的師弟——”
這樣說著,她緊緊地盯著我的臉兒,好像是要從那兒看出什麼端倪來似的。
給她這樣一看,我倒是有點“心虛”了,臉頰微微一紅,有點發燙的感覺,很快地,我就把自己的臉,轉到一邊去了。
管瑩像是看出了些什麼,語重心長道“怡禾啊,這種事情,是可以好好斟酌一下的。現在,我們都不是在校學生了,是可以考慮一下和未來有關的事情了。誌軒,嗯,蠻不錯的……”一副大姐姐的口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也不知,”我接過她的話語,“此時此刻,他在想些什麼呢?”
“人家想些什麼,那是人家的事情。”管瑩緩緩地說道,“如今,對於我們來說,還是要先做好自己!”
管瑩的這句話,自然是正確的。不過,似乎又過於寬泛,說與沒說,好像都是一樣的。
“是啊,”我也用上了不緊不慢的語氣,“該來的,遲早都是會來的……”
我和管瑩,雖說是閨中密友,不過,在涉及到風誌軒的一些細枝末節上,還是不能說得太深入細致的。
不過,我也不會去抱怨管瑩,畢竟,真正的感同身受,還是不太現實的。
就在那幾個月的時間裡,我也在慢慢地熟悉著自己“腳下的”這小街。
說“腳下的”,倒不是很誇張。我所任教的這個學校,地勢較高,是在一片大土坡之上。從南往北走,走下一條狹長的土坡,再穿過馬路,就可以來到圩場上。平日裡買點菜,買點水果什麼的,一來二去,對於這小街,我也就有了幾分了解。隻是,我還不能明確地知曉,風誌軒的家,到底住在哪兒?以前,我隻是聽他說過,他家就在街上。隻不過,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大馬路兩側的,叫新街。而圩場更偏北的地方,叫老街。如果沒有彆的事情,那老街,我倒是很少去的。
風誌軒在外地讀書,我卻在他老家代課空間是對的了,不過,時間卻不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