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這一幕幕,究竟源於何處呢?
哦,好幾個月之前,我所做過的與蜀漢後主相關的那一個夢……
就是在那個夢中,後主痛定思痛,思忖著要以社稷蒼生為念。正所謂“其人將死,其言也善”,在說出自己的無奈、悔恨與悲戚之餘,又何嘗不是對我的期待與鞭策呢?
既然是這樣,對於孫複和陸嘉之流,我還有必要跟他們合作嗎?
當年,如果不是孫權與陸遜聯手,蜀漢先主會有夷陵之戰的慘敗嗎?
一百多年之後,受蜀漢後主夢中所托,在這烏衣巷的一處大宅院裡,我所遇到的,正好就是當年孫權與陸遜的後人,這是不是有點天道輪回的感覺了呢?
我無意於與孫陸二人為伍,倒也不儘是記仇。
再說,蜀漢與東吳的那些是非恩怨,曆經百年之後,早已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了。因此,我對孫陸二人不屑一顧,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們所謂的“清君側,振朝綱”,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如今的大晉社稷,一百多年之前,正是孫吳所在之地。
既然是這樣,孫複不以複國為念,卻想著要扶持司馬寧,又是什麼意思呢?讓司馬寧拋頭露麵,打頭陣,自己幕後操縱,然後再來一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想法,或許也無可厚非。隻是,此人城府如此之深,那“肝膽相照、同舟共濟”什麼的,也就沒必要多想了吧?
這孫複,他名字中的那一個“複”字,不就隱隱寄寓著什麼嗎?
隻是,那複國之夢,給人的感覺,更多的倒是,癡人說夢……
如此說來,跟這孫複和陸嘉劃清界限,很有必要。
此時此刻,對於司馬寧,又該怎樣看呢?
從表麵上看,他已經是這個團夥的首領。隻是,就憑他的那點微末道行,真的就能夠擔此大任嗎?
仔細想來,似乎應該是,孫陸二人所看中的,就是他那晉室宗親的身份!人家想打出一麵旗子,或者說,就是一個幌子。這司馬寧一向優柔寡斷的,再加上耳根子軟,給人家說上幾句奉承話,就勉為其難,就這樣上了轎子。隻是,有名無實,作為這樣的一個傀儡,這位寧王子,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要跟劉大將軍唱對台戲,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寧王子雖然出身高貴,也不見得就有兩個腦袋吧?
我被囚禁的前兩個夜晚,孫複和陸嘉來過。這兩個家夥,是結伴而來的。不難想象,他們真的就是一丘之貉。
“趙姑娘,你,你想清楚了吧?”孫複試著這樣問道。
“孫公子,你就沒必要煞費苦心了,民女,民女沒有什麼好想的……”我這樣回應他。
再聊了幾句之後,陸嘉這樣暗示我“孫公子的意思是,事成之後,無儘的權勢富貴啊!”
那一瞬間,我暗自尋思道要說權勢富貴,跟在劉大將軍身邊,我也是有所體會的了。如果一個人不以蒼生社稷為重,而是汲汲於自身的權勢,隻想著高人一等,隻想著窮奢極侈,隻想著俯瞰眾生,就有可能被反噬。一百多年之前,大晉王朝也曾經風光無限,為何又落了個宗廟淪喪,衣冠南渡呢?隻顧個人的安逸享樂,視百姓為草芥,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有此“前車之覆”,還不足以讓人警醒嗎?
“趙姑娘,”大概是怕我不放心,孫公子接了一句,“陸世兄所言,正是本公子的意思……”
“孫公子、陸世兄,”我淡淡一笑,“你們的隆情厚誼,民女心領了。在劉大將軍那兒,民女領個閒差,也算是衣食無憂了吧?其實,還真能夠選擇的話,民女倒是願意,做個閒雲野鶴,圖個清閒自在……”
孫複和陸嘉,體會出我言語之中的婉拒之意,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趙姑娘,”孫複依然不死心,還是這樣說道,“要說這權勢富貴,與你所說的清閒自在,也是可以兼得的。隻要,我們隻要執掌了朝政,那就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
唉,什麼“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我看來,這樣的一夥人,迎接著他們,等待著他們的,多半隻會是暴風驟雨。
“孫公子,陸世兄,多說無益,還是讓民女再權衡一番吧?”我給他們來了個緩兵之計。
於是,第二個夜晚,這孫複和陸嘉,再次駕臨。
隻不過,就是到了另一個夜晚,他們依然隻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因為,對於他們,我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也不會抱有什麼幻想了。
作為這深宅大院的主人,孫複打頭陣,沒什麼好奇怪的。不過,他叫陸嘉跟隨,就值得尋思一番的了。
如果真有什麼重大事情,孫複自然就是主公了。而陸嘉呢,則是他手下的得力乾將。甚至,也可以這樣說,將近兩百年前,有點相類似的一幕,就曾經出現過了。
此前,我也和不少人一樣,隻是簡單地認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屬於大晉。這種想法,當然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不過呢,要看清如今的潛流湧動,就得多多斟酌、細心尋思一番的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遙想東漢末年,孫堅、孫策父子,就開始經營江東了。赤壁之戰之前,孫權所承繼下來的基業,已經是相當厚實的了。因此,後人所津津樂道的,諸葛亮前往東吳,舌戰群儒,最終說服孫權這樣的故事輪廓,其實還是流於表麵的。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有著父親和兄長打下來的基業,孫權還是有底氣的,他並不想輕易就範,拱手相送。
想想也是,此前的一二十年,北方長期都是征塵四起的,而江東地區,則較為平靜,不曾傷筋動骨。將士習練有素,百姓安居樂業,這才是孫權敢於跟曹操叫板的最大的底氣。
還有,司馬炎承繼魏統,並沒有急於南下。直到確信吳主暴政,蒼生黎庶怨聲載道之後,才決定南下伐吳。然而,這已經是司馬炎稱帝十多年之後的事情了。由此也不難想象,對於東吳的實力,司馬炎還是頗為忌憚的,至少,不敢輕易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