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這話,蕭廷善心下生出一種不好的預感,總覺得有人似在針對自己。
乾武帝的視線落在王太傅身上,沉聲道“能得太傅相讚,想必此篇不同凡響。”
一旁的許相道“宋大人的《治水論》已經驚才絕豔,王大人確信此篇更勝一籌?”
王太傅沉聲道“是否更勝一籌老臣不敢妄言,隻是此篇論述的角度同宋大人的《治水論》頗有不同,看似治水,實則治人。”
這話一出,倒是引起了乾武帝的興趣。
“呈上來看看,王喜。”
“是。”
王太傅將那封信交給王喜,乾武帝接過後,仔細瀏覽下來。
眾臣於玉階下看著帝王的神情,低聲討論著。
不多時,乾武帝將這封信讓王喜拿給幾位近臣,沉聲道“你們也都看看。”
這一番看下來,朝臣皆是低聲議論起來。
“這具體的治水之策,寫的倒是比宋大人更詳細,所有的章程羅列細致入微,不僅如此,還有具體用銀計數,用工計數,若所言不錯,此人於此道堪稱精通。”
“老臣以為更難得的是治水先治人這個觀點,江南水患久治不愈,或許並非水患難治,而是地方官員不作為,各自為政,各懷私心,因而拖慢了治水的進度。”
“沒錯,此言雖尖銳,卻不無道理,賑災官銀是否真的用到了災民和水患治理上,還有待考究。”
“江南官員頻換,時常將此前的治水之策推翻,從頭再來,這樣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確實應當一以貫之。”
薄薄幾張紙在幾位眾臣和官員中傳閱,引起不小的熱議。
蕭廷善站在人群中,因為官職過低,更因為才生出黃鶯父母指證他一事,縱是想看看那張信箋上寫了什麼,卻也不好主動開口。
蕭鶴羽的眉目多了些陰沉,心中鬱結不快。
本以為宋廷善拿到樞密院副都指揮使的位置板上釘釘,沒想到竟然會生出這樣的變故。
還有王太傅手中這份不知從哪來的信。
他雖沒看,卻也聽到了些關鍵。
“敢問太傅,此信從何而來?”
王太傅對蕭鶴羽拱了拱手“回稟三殿下,說來慚愧,此信是老臣於上朝途中,一位仆從送至老夫手中…實不知出處。”
“這信箋落款處,倒是寫了字明德。”
“隻留了字號,想來不欲與人相知……”
“宋大人亦可看看,覺得此篇如何?”有同蕭鶴羽交好的老臣,適時開口。
蕭廷善雙手接過“多謝湯大人。”
接過那信箋,蕭廷善一目十行的看下去,心越來越沉。
他寫的那篇《治水論》,通篇皆在談如何治理水患,細致的將如何預防、如何治理、如何維護以及如何安置災民,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說。
可這個人所切入的點卻遠比他更宏大。
他從朝堂積弊說起,先是指出江南官員各自為政,貪腐成風,故而再好的政策都難以落實,所以首要的是要整肅官場、徹查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