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過洋牽星_晚明海梟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晚明海梟 > 第74章 過洋牽星

第74章 過洋牽星(1 / 1)

第74章過洋牽星

當天晚上,老阮頂著滿天星鬥站在甘夫號甲板上,手中拿著一副牽星板。

林海顧不上欣賞後世城市裡難得一見的璀璨星河,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久聞其名的古代航海神器。

牽星板看起來就是一摞正方形的木板,每片木板中心都穿著一條繩子,木料用的是熱帶硬木,無論是做工還是用料都頗為講究。林海數了數,一共是十二片木板,麵積從上到下漸次增大,最底下那一片約有七寸見方。

老阮光著腳站定方位,舉起一片木板,伸直手臂將木板垂直放置在眼睛正前方。他將木板上的繩子拉到眼前,用腳掌感受著船身的起伏,在甲板水平的刹那間看向木板下緣,確保下緣和他的眼睛位於同一水平麵,接著抬眼看星。

很快,他換了一片小點的木板,又重複方才的操作。林海知道他要讓觀測的星體和木板上緣重合,這樣根據木板到眼睛的水平距離,以及木板的邊長就可以算出星體的高度角。

而特定星體的高度角就可以用於計算緯度,這和米格爾用十字測天儀測太陽高度角是一個原理,畢竟兩者都是源於阿拉伯水手的技術。這種技術最開始隻依靠手臂和手指,被稱為奇亞斯術,奇亞斯就是阿拉伯語星辰高度的意思。

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僧一行發明過一種名為複矩的測量儀器,主要用來測量各地的北極星高度角,也就是當地的地理緯度。不過他不是為了航海,而是為了製曆。

林海看老阮接連觀測了好幾顆星,其中就包括北極星,等他忙活完後問道:“敢問阮老爹,我等現在所處的緯度是多少?”

老阮一臉懵逼地看著林海:“什麼緯度?”

林海訝然道:“阮老爹不知道緯度?”

老阮搖搖頭:“不知道,聽都沒聽說過。”

林海有些傻眼了,連忙問:“那……牽星術到底是怎麼個牽法?”

老阮開始不肯說,最後禁不住林海一再追問,終於說出了他的方法。簡而言之,他用的還是針路口訣那一套,隻不過由於黑水洋沒有島嶼之類的地標,所以隻能用星體高度角來取代山形水勢,以達到類似於確認地標的效果。

為了保險起見,牽星術往往要同時觀測好幾顆星。比如鄭和船隊在北半球以觀測北極星為主,同時也觀測織女星等其他星辰。

到了南半球,則以觀測燈籠骨星為主,也就是著名的南十字星。作為輔助觀測對象的則包括南門二,沒錯,就是後來因某電工而名滿華夏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這是一個三合星係統。

其實老阮壓根不知道什麼星體高度角,他隻管所用木板的大小,用的計量單位是指。最小的木板是一指,最大的則是十二指,指實際代表木板的邊長,一指是兩厘米,木板的大小就是根據這個製作的。

聽完老阮所言,林海頓時大失所望,原來聽起來牛逼閃閃的過洋牽星術是這麼回事,完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霎時間,那一摞做工講究的牽星板也仿佛失去了光環,不就是幾片正方形木板嗎?

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得挺好,這個方法推廣起來容易,誰都學得會。真要計算緯度那還得會三角函數,至少要會查反正切函數表,那不比背針路口訣難多了。

林海是個實用主義者,隻要好用就行,其他管他娘的。就像僧一行號稱測出了子午線長度,實際上人家連地球是個球都不知道,更彆說知道子午線是個什麼玩意了,但這並不影響他製定名垂千古的大衍曆。

divcass=”ntentadv”君不見,早在四千年前的龍山時代,堯都平陽的先民就建起了氣勢恢宏的觀象台,通過觀測太陽指導農業生產。在這些先民的眼裡,太陽應該還是人格化的神祗,這個認識絲毫不影響農業產量的提高。

何況隻要牽星望鬥的經驗足夠豐富,夥長完全可以做到看星辰定南北。

比如北極星高度角就直接對應地理緯度,都不用像米格爾觀測太陽那樣還需引入太陽赤緯進行換算。也就是說,夥長看到的北極星指數就直接代表了當地的南北,看多了自然就能掌握規律。

林海試探著問了一句:“阮老爹,你可知此地南北?”

老阮回道:“當然,這裡往北走一千一百裡就是成山頭,三天後我們就可以出黑水洋,再往西走上小半天就到劉家島了。”

林海看過這年代的海圖,劉家島就在威海衛的海邊,應該就是後世北洋水師的總部機關所在地劉公島。也就是說走黑水洋航線,從崇明到威海隻需要五天不到的時間。

這還是因為甘夫號的航速較慢,三天跑一千一百裡也就是四節的平均航速,而同時代中式帆船的順風航速一般在六七節左右。

一方麵是因為甘夫號體量太大,另一方麵則是由於沙船普遍都跑不快。沙船的平底和方頭都限製了航速,但較高的方形係數也有利於載貨性能的提升,隻能說這是針對北洋貨船這一功能定位的優化結果。

三天後,林海的兩條船出現在成山頭附近。這裡位於膠東半島的最東端,在燕昭王的大將秦開占領遼東半島之前,成山是上古中國最靠東的地方,所以先秦傳說這裡是日神居所,秦皇漢武都曾巡遊至此。

過了成山頭之後,博望號和甘夫號並沒有像老阮說的往西去劉家島,反而是去往東北方向的朝鮮。這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航線,大致沿著北黃海和南黃海的分界線航行,是林海根據地圖選定的一條直線。

明朝去朝鮮的海路是從登州出發,沿廟島群島跨越渤海海峽,然後沿著遼東半島東側的長山列島北上,在皮島北邊的宣沙浦登陸。這條水道曲折綿長,迢迢三千餘裡,而林海這條航線隻需六百裡就可以抵達朝鮮的長山串。

到了長山串之後,再沿西朝鮮灣的海岸線北上,大約兩個晝夜就可以到達皮島。林海的兩條船抵達朝鮮後分開行動,甘夫號繼續向皮島行駛,博望號則留在了長山串附近的大青島。

明可棄,天下不可棄。推薦一本明末文,作者是柯山夢大大的忠實粉絲,無係統種田文。

:.



最新小说: 我一傻皇子,你計較什麼 快穿之表哥快到碗裡來 修羅場你不要過來啊! 四合院:成分太好的我,成了戰神 竟然和閨蜜同時穿越了 篡宋:從石壕尉開始 高朋滿座 穿成中年王妃,颯爽才是我個性 世外桃源:帶著炮灰全家去流放 逆醉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