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突尼斯的得與失 - 2_海雷丁傳奇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海雷丁傳奇 > 第141章 突尼斯的得與失 - 2

第141章 突尼斯的得與失 - 2(2 / 2)

這種確保紀律的高效方式後來被許多西方軍隊所采用。

為了西班牙的利益,突尼斯被重新奪回,現在又交還給穆萊·哈桑(uleyhassan)。

一旦拉古萊特的堡壘安全,就成為西班牙的領土,並駐紮西班牙守軍(就像之前阿爾及爾的佩尼翁一樣)。

恢複的城市統治者每年需交納貢品,不得有基督徒作為奴隸,也不允許土耳其人或其他私掠者使用港口作為活動基地。

表麵上看,這似乎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查理五世的征服在歐洲受到熱烈慶祝。

海雷丁·巴巴羅薩被擊敗,成千上萬的基督徒獲得自由,地中海貿易在狹窄的西西裡海峽的威脅似乎已被消除。

不幸的是,對於西班牙和歐洲來說,未能跟進最初的成功使得查理的整個戰役顯得空洞。

摩根(an)稱巴巴羅薩在追隨者的鼓動下決定徹底撤離西地中海

“他的幾位指揮官建議他,最好快點前往黎凡特,以尋求大蘇丹的幫助,來奪回他們失去的東西。因為他們認為繼續在那些西海域中停留絕對不安全,皇帝遲早會毀滅他們。

在這番談話中,海雷丁十分憤怒,生氣地回應道“你說去黎凡特?我會背對敵人嗎?我必須逃到君士坦丁堡尋求庇護嗎?你放心,我更願意去弗蘭德(fnders)!”

於是,他沒有向任何人通報他的意圖,命令大家跟隨他的戰船。”

這段對話當然是虛構的——或許隻是口述傳統,但它傳達了正確的感覺。

毫無疑問,我們知道海雷丁·巴巴羅薩接下來的行動細節。

他沒有理會那些膽怯的副手和支持者,而是立即向皇帝王國發起了侵略戰爭。

像他一生中的其他時刻一樣,海雷丁展現出作為一位大師級戰略家和戰術家的所有品質。

如果他常常準備主動“撤退以便更遠地跳躍”,他也意識到,當對手迫使自己撤退時,他們不會期待對方在撤退期間開始新的侵略行動。

巴巴羅薩下令他的船長們“毫不猶豫地跟隨他”,便立刻出海。

人們可能會認為他會前往阿爾及爾(algiers)以加強那座城市,以防查理五世決定再次沿海岸進攻,摧毀“土耳其海盜”。

事實恰恰相反——這位海軍上將在地中海向西北航行。

西班牙及其附屬島嶼——巴利阿裡群島的人們對阿爾及爾的私掠者毫不關心。

他們清楚查理五世正帶著一支龐大的艦隊在突尼斯,打算摧毀巴巴羅薩並消除對他們海岸和海域的威脅。

在天主教皇帝的本土海域,他們沒有其他可怕的東西,因此當突擊隊到達時,他們的了望塔和哨崗幾乎無人值守。

海雷丁·巴巴羅薩的十五艘小型戰船從博內(bone)快速駛來,還有一些他召集來的船隻從阿爾及爾出發。

巴利阿裡群島的居民從福門特拉(forntera)、伊比薩(ibiza)和馬略卡(allorca)的懸崖上向南眺望,毫不懷疑這就是帝國艦隊,正從主力艦隊中抽調出水和補給。

“這一切不過是狡詐的海雷丁所策劃的。

為了更好地迷惑並確認他們的錯誤,他掛起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旗幟……

經過南巴利阿裡群島,艦隊向北駛去,繞過梅諾卡島(norca),衝進了島北岸的馬翁(ahon)大港。

“在平穩的好天氣中,”海軍航海員說,“港口入口處可以停泊。”

但這些入港的船隻並無停泊的意圖。

一艘大型葡萄牙商船靜靜地停在那裡,向“皇帝的船隻”鳴放友好的禮炮。

對此,來自船頭的炮火轟鳴,火繩槍的劈啪聲和箭雨隨之而來。

儘管被驚愕的葡萄牙人勇敢抵抗,這艘船最終還是被俘。

土耳其艦隊現在駛向安靜的馬翁鎮,鎮坐落於一片舒適的防禦水域。

它們迅速掠過在那愉快的海灣中閃爍著綠色的島嶼,無視那些微不足道的掠奪。

在靠近城鎮的傾斜海岸,艦隊在口哨、鑼聲和鞭子的指揮下轉向,船尾朝岸靠近。

舷梯放下,士兵們如暴怒的黃蜂般衝了出去,他們是被驅逐出突尼斯的複仇者。

當安德烈亞·多裡亞(andreadoria)按照皇帝的命令在北非海岸尋找巴巴羅薩時,後者正忙於劫掠皇帝的領地。

馬翁港被洗劫,六千人被俘虜成奴隸,港口和大港的防禦設施被徹底摧毀。

許多大炮被帶走(這算是對在拉古萊特[ulette]失去的大炮的一種補償),港口倉庫的所有儲備和貴重物品都被裝上小型戰船和被俘的葡萄牙商船。

巴巴羅薩確實失去了突尼斯,但他通過這一高明之舉展示了他對海權的深刻理解。

當他們離開被洗劫的城市時,火焰在夜空中劈啪作響,照亮了優雅海灣的水麵,有人說他轉向那些曾建議他謹慎的副手問道“你們認為呢?這難道不是比去黎凡特要好得多嗎?”

喜歡海雷丁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海雷丁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半顆碎糖 末世囤貨:我無敵億點,你眼紅啥 從寫輪眼開始,讓世界感受痛苦! 天域至尊 全城圍捕:我真不是罪犯啊 與美女總裁荒島求生的日子 擁有擺爛係統的米樂 數碼寶貝:我真的沒想當大王啊 天道白給浩然氣,散去修仙得長生 快穿之我隻想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