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夏政府都對這場爆發在朝鮮的東學起義磨刀霍霍。
此時的朝鮮,全琫準率領的起義軍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拿下半島南部的全羅、忠清、慶尚三道。
成立了自己的執政機構“執綱所”。
全琫準對小崔崔時亨堅持和平鬥爭路線的這種懦夫行為表示憤慨。
起義軍更名為東學黨,以便區分小崔崔時亨領導的東學道。
至此,東學徹底分裂。
朝鮮王朝多次鎮壓東學黨起義,結果就跟王朝末年一樣,越鎮壓起義軍就越強大。
朝鮮王一看,這不行啊,再鎮壓下去說不定自己就先沒了。
這事要是擱在崇禎皇帝身上,估計已經找棵樹就上吊了。
但朝鮮王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下。
怎麼辦?簡單,隔壁的中央王朝幾千年什麼情況沒遇到過,對著抄就是了。
一方麵喊爸爸快來救救我,一邊開始著手招安。
光緒帝一看小弟被毆打了,這不行,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前明萬曆皇帝救你們一次,被你們當成再造乾坤的聖人念叨了幾百年。
那朕豈能袖手旁觀,出兵,必須出兵,才不是為了名聲呢。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直隸提督葉誌超率領2000清軍,開赴朝鮮前線。
理論上來說,要不是朝鮮王朝的求救,甲午估計還得往後拖兩年,畢竟島國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借口。
島國的理由很簡單,你們東學黨都是壞人,反對一切外來事物。
那自然就會威脅到在朝鮮的小日子利益,甚至生命財產安全,所以自然要出兵保護本國公民。
不得不說,朝鮮王還是知道自家幾斤幾兩的,一邊等著爸爸的救兵,一邊就開始和東學黨談判。
本來起義很嚴肅的事情,結果朝鮮又玩出了新的幺蛾子。
隨著大清軍隊的到來,朝鮮國王李熙感覺自己又行了,於是派遣兩湖招討使洪啟薰率領大軍南下。
東學黨一看,不是吧,我就是想宰了朝鮮王,怎麼來了兩個超級大手子。
全琫準深知自己手下那群才放下鐮刀的農民軍肯定不是大清的對手,於是主動撤出全羅道首府全州,以此表示願意議和。
直隸提督葉誌超見,隨即派人招撫起義軍,曉以大義,勸其自散。
並告知“若能悔過自新,投誠歸順,皆可免於一死”。
朝鮮王一看,得,爸爸都說了,嚴世永為招撫大使,負責與起義軍進行和談。
此時島國陸軍也開始入朝,東學黨在各方壓迫下,要求朝鮮王嚴懲趙秉甲等貪官汙吏、停止對東學道信徒的迫害。
而且不追究起義者及其支持者責任的條件下,與其簽署了《全州和約》。
至此,圍繞朝鮮的東學黨起義的遠東風雲可以說是落幕了。
後麵當然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