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時期
李隆基漲紅了臉,生氣的道:“後人說什麼不好?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了,千古明君、英君哪個不行?這個千古半帝,朕......朕不要也罷!”
太諷刺了啊!
人家都是千古一帝,就給了他一個千古半帝的稱號,有沒有一點尊重他的意思啊?
一想到自己玄宗的廟號和千古半帝的尊稱。
李隆基還是無奈的坐到了座位上,哀歎了一聲。
“身後事自有後人評說,民間說人死燈滅,蓋棺定論。”
“朕後麵做的一些事情確實荒唐啊!”
楊玉環溫柔的攀上李隆基的肩膀,輕輕靠在他的身上,柔聲道:“陛下英睿,此世有天幕襄助,既得未來,自然此世不同,臣妾相信以陛下得英明,定能讓大唐的盛世繼續輝煌的。”
大宋
趙大:果然,俺就知道,裡麵沒有俺大宋的皇帝。毀滅吧,心累了。
趙恒:唐玄宗封禪過,我也封禪過,為何我沒有上榜千古一帝?這天幕也太不嚴謹了吧?
趙佶:大宋有仁宗盛世,為何不能排名?又有如我這般的道君聖皇,如何不能成為千古一帝啊?
【我們現代學者其實提出過一個理論,那就是氣候變化決定王朝盛世。
或許你在剛開始聽到的時候,是覺得很驚訝的。
可是自古以來,一個王朝的興衰與戰爭離不開天災人禍這四個字。
我們先來簡單的看一個圖,由此圖,可以得知華夏王朝在各個時期的氣候變化與興衰過程:
第一個溫暖期: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夏、商、西周
第一個寒冷期:東周
第二個溫暖期:兩漢
第二個寒冷期:三國魏晉南北朝
第三個溫暖期:唐朝
第三個寒冷期:五代十國兩宋
第四個溫暖期相對溫暖,但不及之前溫暖):明朝
第四個寒冷期:17世紀至19世紀)清朝
我們知道,明朝的滅亡主要有幾個原因:黨爭與士大夫群體的墮落、天災、土地兼並、財政萎靡、官僚群體腐敗叢生。
而對明朝末期而言,天災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過去的檻兒: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裡。三年三月,旱,擇日親禱。五年,杭、嘉、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六年,京師及江西旱。
崇禎元年九月丁卯,京師地震。三年九月戊戌,南京地震。
四年六月乙醜,臨洮、鞏昌地震,壞廬舍,損民畜。五年四月丁酉,南京、四川地震。十月丁卯,山西地震。
崇禎五年六月,大雨。八月,又雨,衝損慶陵。九月,順天二十七縣霪雨害稼。十一年夏,雨浹旬,圮南山邊垣。十二年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
......
總的來說崇禎一共十七年,十年大災四年瘟疫,自然災害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呢?
長江結冰、嶺南下雪、南方不雨、北方乾旱還遭地震以及蝗災。
本來就處於王朝末期的明朝,此時官宦墮落、財政收縮,內外敵人虎視眈眈,再遇上這種連年不斷的大災大害,可想而知,為何三十出頭的崇禎皇帝白發橫生。
崇禎帝又要賑災、又要平叛、又要拿軍餉發前方軍士、又要下令全國節衣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