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藥物性粒細胞缺乏症
[病案]李某,一位年輕的女性,21歲,於1965年6月16日因發熱、咽痛一天而入院治療。她在出現這些症狀之前,曾注射了青黴素並口服了一種名為退熱片的藥物,然而症狀卻加重了。在她入院之後,醫生對她的身體進行了詳細的檢查。
入院時的體檢顯示,李某的體溫高達395攝氏度,她的咽部紅腫,局部還可見到膿性分泌物。此外,她的下頜淋巴結也出現了腫大現象,皮膚上出現了散在的針尖樣出血點。儘管如此,她的心肺功能仍然正常,肝大1厘米,質地較軟,脾臟則未觸及。她的舌頭表麵呈現薄白苔,脈象表現為浮數。
血象檢查結果顯示,李女士的血紅蛋白水平為136克升(136克),紅細胞數量為505x109升(505萬立方毫米),血小板數量為140x109升(14萬立方毫米),而白細胞數量僅為07x109升(700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細胞占12。
根據這些症狀和檢查結果,醫生最終診斷李某患有急性藥物性粒細胞缺乏症和急性咽峽炎
[治則]辛涼解表,利咽解毒。
[方藥]銀花24克,連翹15克,竹葉9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馬勃9克,板藍根30克,生甘草9克,桔梗9克,蘆根3克。急煎送服,並以冰硼散吹咽。服藥後熱浙退,咽痛稍減,汗微出。複查血象白細胞1050x109l1050立方毫米,中性10。次日在原方上加用荊芥,以防涼藥太過,有遏邪之弊。同日骨髓穿刺檢查,示粒係統增生低下,核象左移。入院第三天,白細胞升至35x109l3500立方毫米,中性40,體溫正常,咽痛明顯好轉,於前方中去荊芥、薄荷,加山豆根9克,射乾6克。治療六日後,白細胞升至77x109l7700立方毫米,中性48。治療十一天痊愈出院。
[評析]急性藥物性粒細胞缺乏症是一種較為嚴重且常見的疾病,通常屬於溫熱病或喉症的範疇。在治療這類疾病時,應充分考慮溫熱病的衛氣營血的傳變過程,並針對不同階段的症狀采取相應的辨證施治方法。
在病初階段,病邪主要侵犯人體表麵,表現為表證,此時應以辛涼解表為主,輔以清熱解毒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案可參考銀翹散的化裁方,以達到疏散風熱、解毒消炎的效果。
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邪進入氣分階段,此時應以辛寒清氣、苦寒瀉火之法進行治療。常用的方劑有白虎湯、三黃解毒湯和普濟消毒飲等,具有清熱生津、解毒消炎的作用。
若病邪進一步傳入營分,則需采取清營泄熱、涼血散瘀的治療措施。此時應選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等化裁方劑,以達到清營解毒、涼血活血的目的。
治療這類病人時,還應結合咽喉病變的特點,選用解聾利咽的藥物。常用的藥材有板藍根、牛蒡子、山豆根、射乾等,同時可采用冰硼散吹喉等外用藥治療。
總之,針對急性藥物性粒細胞缺乏症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和特點,采取辨證施治的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喜歡每日醫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每日醫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