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接過藥包,低聲說:“暗衛在倭國的人手有限,做這事可能會泄露。”
鐵鉉搖搖頭:“自己人知道沒事,藥做好後,混進食物裡。下次給倭寇村子發物資時,順便投放。”
秘密護衛看著鐵鉉,低聲說:“鐵大人對此毫不知情,都是我們暗中所做。”
鐵鉉微微擺手,嘴角微揚,示意無礙,揮手讓他離開。
守衛離開後,鐵鉉的目光深邃,望著遠方的大海。
裝滿白銀和對大明憧憬的倭國人,已經隨著船隻在海平線上消失。
關於徹底消除倭國隱患的策略,他還在思考從何處著手,未料到會采取如此極端的方式。
然而今天,李景隆正好給了他這麼一個東西。
雖然這並非正道,但是通過對眾多倭國人的深入了解,鐵鉉終於領悟了太孫當初交待給他的那番話。
要消滅倭國,非李景隆莫屬。
……
“今年各地的舉人已經開始前往應天了。”
應天府西安門城樓上,解縉看著遠處南城聚寶門不斷有青衫身影進城,對旁邊的朱允熥說。
朱允熥瞥了一眼聚寶門,然後看向秦淮河畔。
“現在隻有直隸及其周邊的舉人進京,應天要熱鬨一陣子了。”
解縉環顧四周,悄悄上前,“劉三吾擔任本次會試的主考官,已經有很多舉人想拜訪他。”
每次科舉,這種情況都會出現。
自從隋唐時期科舉製度建立以來,這已成為了傳統。
唐朝時,向權貴和考官呈遞文章,有很大機會被看中,一步登天。
如今,這隻是一個混個臉熟的機會。
朱允熥輕笑道:“劉三吾估計沒見一人。”
解縉頷首,“確實,連他家鄉的考生都沒見。”
朱允熥掃視著城池,突然發現他並不清楚劉三吾的住處。
“劉大人近日在忙什麼?”
解縉回答說:“他經常去翰林院,好像在準備科考的題目。”
朱允熥輕輕頷首,話題一轉:“第一期的文報好了沒?”
書局已經建好,印刷設備也已就位。自從決定從國子監邀稿以來,各種瑣碎的事情和鄉間傳聞成了主要內容。
而核心的心學論述,則由解縉親自撰寫。
為達到一鳴驚人的目的,解縉這些天費儘心思,頭發都掉了不少。
一聽到朱允熥提到此事,解縉立刻從懷裡拿出一卷厚厚的文報。
這文報竟然有七八頁之多。
朱允熥接過文報,首先看到了頭版頭條。
那幾個占據半張紙的大字:知行合一。
這是知行合一理念首次亮相,朱允熥還沒細讀內容,就知道解縉必定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引經據典,論述深入。
這些內容並非重點,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文報發布後,儒學界的震動和朝廷的反應。
這一切,他早已預料到了。
他直接翻到後麵的連載故事部分。
原本計劃自己寫的小說,因為事務繁忙未能完成,最後花重金請人寫了一個關於豪門權貴家族如何衰落的故事。
風格類似石頭記,但又獨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