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歲末,有風言風語傳張三豐丹成,羽化登仙。
但朝廷搜尋張三豐道長的腳步未曾停歇。
此舉無疑彰顯了對道教的尊重,其深層意圖在於維係各方方外勢力的均衡。
張三豐如同仙人,沒有人深究其壽命長短,朝廷這麼做為的是各方的平衡。
眼下,顯然一方失衡了。
鑒於大明建國諸多傳言,朝廷行事不得不慎之又慎。
權衡利弊後,沐英輕舒一口氣,低問:“殿下意欲何為?”
朱允熥微笑,手舉盛八寶茶的盞,微傾,示意沐英品茶。
淺酌後,他悠悠言道:“不過循古人之跡。”
“無非三武滅佛再演。”
“幾個禿驢而已,怎敢妄動?”
朱允熥語氣平和,言辭驚心。
滅佛。
北魏以來,華夏一共進行了三次滅佛的行動。
不過曆史給人的教訓就是,沒有人會記住曆史教訓。
自後周法難至今,已經四百年未有大規模行動,僅限於高層進行了打壓。
現在,也是到時候了。
朱允熥目中光芒閃動。
關乎數十萬方外之刃,沐英不不驚訝,反悠閒品茶。
甘甜的茶水滑入腹中,口中棗香濃鬱。
沐英眉頭一挑,棗核就飛進爐火。
“這件事得徐徐圖之,當師出有名,才能立於不敗,以雷厲風行之勢,清除積弊,令其臣服大明王化。”
在沐英心中,首當其衝的養育自己的朱元璋,然後是朱家與自家為重,其次就是天下,其餘不過是過眼煙雲。
殺人是殺,滅佛門亦是殺。
對一位久鎮雲南的將軍來說,兩者並無本質不同。
隻是此事乾係重大,需名正言順,不留瑕疵。
朱允熥頷首:“正因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處置不慎恐引非議,動搖國本,故待查明真相,先按下此題,轉而探究其餘關聯。”
“這次查出牽連的人,就不能手軟了。”
沐英淡淡地說著。
朱允熥應了一聲:“用雷霆手段,不單是為了震懾,也是要揭開幕布,看清浮萍下的醃臢事。”
沐英略一思忖,眼風一側:“皇上那裡,你暫且不打算說明吧。”
“皇爺爺重情義,當初收留有恩,即使過得一般,也從未忘懷。”
朱允熥透出幾分無奈,但也正是朱元璋這樣的性格,才造就了他的名聲。
沐英笑道:“那就先按下不表,這事不能經過皇上的手。等查明對方所有罪行,激起民憤,再順民意而為,朝廷出手嚴懲,也不算違背了當年情誼,更不會讓皇上受人非議。”
朱允熥輕輕歎了口氣。
這對皇爺爺來說,是個左右為難的選擇,但真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他知道皇爺爺會怎麼選擇。
關鍵在於維護爺爺的名譽。
朱允熥微笑,低語道。
“隻盼爺爺彆一時興起,問起錦衣衛的近況,爺爺為國家操勞一生,今年受寒後一直未愈,常感體力不支,也該讓他好好休息了。”
沐英揀起顆飽滿圓潤的蠶豆送入口中,邊嚼邊說。
“事情沒定論前,你也不要太過插手。監國已久,不必事必躬親,有的事該放手讓手下去做,這樣才能不染纖塵,保持清譽。”
朱允熥輕笑:“我已經派錦衣衛去大勝關處理,嶽父勿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