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天氣炎熱,一絲風也沒有,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江家的院子裡種了兩棵棗樹,此時被曬得蔫蔫的,看起來沒有一點兒生氣。
江母熱得滿臉通紅,正埋頭繡著帕子,年幼懂事的江源沒有出去瘋玩,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拿著蒲扇給江母扇風,江孜則在一旁擇菜。
這是今早江孜去山腳下摘的馬齒莧,上邊還沾著露水和泥土,十分新鮮。
馬齒莧有著很特彆的酸澀味,很多人都不喜歡,但是江家人都很喜歡,這是他們最常吃的野菜。
"娘,你已經繡了半個多時辰了,得歇歇了。"
刺繡容易傷眼,許多繡娘年紀輕輕的就熬壞了眼睛,再加上江母本就身子不好,所以江孜就養成了習慣時刻提醒著她注意時間,時不時得起來走動走動。
這是江孜穿越來的第四天。
江孜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她是在家做美食博主的,常常熬夜剪輯視頻,頭一天晚上熬夜到差不多淩晨三點,睜眼就成了這方山村的江家二女兒。
說起這江家也是個倒黴的,他們本不是方山村本地的人,應當說這方山村啊,大多數都不是本地人。
方山村因村子建在方山腳下而得名,方姓是村裡的大族,七十多年前戰亂,方山村安置了許多外姓流民,故而才不似其他村子的人都是本家姓。
當然,多年的嫁娶讓村子裡的人多多少少都拖親帶故的,也沒有其他村落那般的排外。
十六年前,乾州發大水,江孜的父親江陽帶著妻子齊瑜和大兒子江諶一路逃難來到方山村,便在這裡買房置田定居下來。
來到方家村的第二年,江母生了江孜,隔了十年,又生了江源。
江母在生江源的時候大出血壞了身子,常年吃藥,為了妻子,江陽上山尋草藥,結果遇上下雨從山上摔下來,當場就死了,留下孤兒寡母的,江母身子本就不好,這一下大病一場,不僅把家裡本就不多的銀子花得一乾二淨,早年置辦的幾畝田地也都賣了。
當時才十三歲的江諶就默不作聲的收拾了包裹,去鎮上碼頭當苦力去了,一月就回來一天,掙的錢大多給江母買了藥,江母在家繡些帕子補貼家用。
家裡雖窮,可都是勤快的人,日子雖然清貧難過了一些,但總歸還是過下來了。
眼看著江母已經放下帕子站起來在院子裡走動,江孜便提著已經擇好的馬齒莧去了後院的廚房,去雜洗淨的馬齒莧,入沸水鍋焯透,迅速撈出洗去粘液,擠乾水切段,放入盆中待用,然後再將野蒜,野蔥切碎,加鹽和醬油放在小碗中攪勻,澆在馬齒莧上拌勻,一道簡單爽口的涼拌馬齒莧就做好了。
因著天氣熱,大家的胃口都很一般,早上還剩了不少的糙米粥,江孜放在灶台熱一熱,又夾了一碟子鹹菜。
都沒起鍋炒菜,江孜就熱得出了一身大汗,她剛將糙米粥和菜端上桌,還沒坐下,江源就拿著蒲扇湊過來給她扇風。
已經五歲的江源看起來十分瘦小,站著的時候還沒有桌子高,說他才三歲估計都有人信的,主要還是營養跟不上。
"好了,趕緊坐下吃飯。"江孜接過江源手上的蒲扇自己慢慢的扇著風,江源就乖乖坐在那裡,也不需要人照顧,自己拿著小勺慢吞吞的一口口的喝著粥,江母時不時的給他夾一筷子鹹菜或者涼拌馬齒莧。
"姐姐做的馬齒莧更好吃了。"江源是個小吃貨,遇上喜歡吃的總能多吃兩口,江母一聽趕緊又給他夾了一筷子,然後自己也吃了一口"還真是,你這廚藝這幾日越發好了些。"
江孜笑眯了眼睛"喜歡吃那就多吃些,我拌得多呢。"
做廚子的,哪個不喜歡聽彆人你誇獎自己的廚藝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