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所想象的,已九十歲高齡的,王五其人:
把時間往前退回九十年,沒有人會想到今天的世界會是這般麵貌。
長久的時間下,那時的許多人無法預知世界的變化,也無法知曉自己的未來。
雖然到了今天,也是一樣,但相較而言,我們這一代人,從出生所擁有的基礎便是曾經那些人一生所追求的東西。
我時常在想,光陰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是否一旦過去,就再也不會回來。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每一個把生命付諸光陰的人,是否最終都得到了時間的善待呢?
我自然不會知道,我也無法知道,因為這是上天給予每個人的變數,永遠無法預知。
那時候年輕的王五,恐怕還遠遠未能想到這些。
那個年代裡,能讓他在意的,隻不過是在貧寒的歲月中是否能夠吃飽,畢竟稍有差池,恐怕就會陷入饑寒交迫的生活。
孩童時代,他就關心這些,等到長大成人,他所在意的,也隻是莊稼長得好與不好。
經曆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感受過時代變革的他,卻一直沒能實現自我的變革。
生來便是農民,窮極一生,他也不能知道除了務農,還能乾什麼。
年輕力壯的時候,還能向人炫耀自己有著用不完的體力,能背著東西從山前走到山後,中間不歇息。
等到年紀大點,娶了妻,有了孩子,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也感受過了成為一家之主的威嚴。
那時候,挑燈夜戰,大晚上點著火把出去種地開荒,累到氣喘籲籲,他也沒有過絲毫的怨恨。
每天能吃上飯,給自己的娃兒們留點吃的,他就感覺能夠知足了。
反正,比這還苦的日子都走過來了,現在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再後來,時代不停地進步,他卻沒能發現自己始終停在原地。
好在孩子們也日漸長大,就像記流水賬一般,他也老了。
種了一輩子糧食的老者,等到永遠不必再為糧食發愁的那天時,也理應有個能得善終的晚年。
更何況,他這一輩子,也不欠誰的,更沒做過什麼虧心事,平平淡淡活到了現在,人生邊上,心中應該自如。
就算沒有文化,但每天能再去種種菜,采采茶,有空閒和村子裡差不多年歲的人一起散散步,講講話,也能收獲快樂。
兒子,孫子,重孫子都有了的人,早就已經把許多年輕人在意的東西置之度外。
但很可惜,他不在意,不代表其他人不在意。我相信時光最後是善待了他的,但很無奈,有的人,並沒有善待他。
二
王五並非他的本名,稱其王五,不過是因為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
對此,我也感到深深的慚愧。明明一個人還活著,卻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和我爺爺同輩,與我爺爺奶奶在這村子裡算是比較親的,我們兩家,自然也算是親戚。
隻不過,許多時候,那紛繁複雜的關係不過是名存實亡,就算我們一直坦誠相待,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投桃報李。
我作為與之相比極為年輕的小輩,同王五基本上是扯不上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