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聞言,嘴角不著痕跡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隨後,佯作沉思狀好一會,才低聲說道:“這個其實很簡單,隻要我們證明我們的信仰和教義,能讓大明的百姓生活變得更好便可!”
“就像我之前在內閣提出的寶鈔計劃!”
“我告訴陛下,這些都是父在夢中啟示我的。”
“陛下一聽,就對我父有好感了!”
“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要立刻通知教皇,讓他派遣一批傳教士來大明,什麼天文、曆法、物理、化學家、數學家等都需要派一些過來。”
張寧根據現代化建設思路,一一的列舉著。
湯若望聽得連連點頭。
甚至拿出紙筆,靠在牆上迅速記下。
“等等!”
“怎麼都是學者?”
“不需要主教和神父嗎?”
張寧尷尬地輕咳了兩聲,解釋道:“咳咳,當然需要!我說的都是大明需要的,主教和神父自然是大明需要的重要部分!”
“所以他們必須要來!”
聽到張寧這句話,湯若望難掩激動的應道:“好的,兄弟,我現在就派人送信回去,我們教徒眾多,一定能湊齊大明皇帝所需的人才。”
張寧微微點頭。
隨即送湯若望和南懷仁離開。
而在遠處窺視著他們對話的朱由檢,此時緩緩的走了過來。
有些不明白的看著張寧問道:“張先生,您這樣做是出於什麼考慮?”
張寧看著湯若望和南懷仁遠去,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後,才平靜地說道:“陛下,我不能永遠依賴彆人!更不能一直依賴西洋人給我們製造火器!”
“與其坐等他們打過來來!”
“還不如主動一些!”
“讓他們派些專業人才過來!”
“我們好派些人才把他們的研究和知識都給學習了!”
老祖宗都說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與其被彆人整天掐著脖子。
還不如自己把東西給學習了。
可朱由檢聽了,卻是有些不悅的說道:“張先生,您這話朕不太認同,我大明有泱泱幾千年的曆史文化,難道還比不上他們這些東西?”
張寧無奈地搖了搖頭。
朱由檢啥都好,也夠勤勉,但就是死板。
於是他拿起了一件火器,淡淡解釋道:“陛下,這先進的火器是佛郎機人的吧?還有我們日常吃的大米,讓我們大明得以富庶的大米!”
“不也是兩宋時期,引入的占城稻米?
“就連你如今說的土豆和紅薯等仙物,也不都是從海外傳來的?”
“陛下怎能斷言!”
“那些佛郎機人手裡沒有我們需要的東西呢?”
張寧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
讓得朱由檢直接呆住了,隨後緩緩的陷入了沉思。
他覺得自己真的錯了。
在他心中。
始終還是有著天朝上國的觀念。
卻沒想過。
外麵的世界已經發生了何種變化。
看著朱由檢這副樣子,張寧又說道:“陛下,我們大明這麼多人才,要是讓他們每天隻研究些儒家哲學,四書五經!”
“有事就給我們說什麼大道理!”
“這有啥用?”
“能讓老百姓過好一生?”
在明朝晚期。
儘管糧食產量下降,書院數量卻激增。
據統計,崇禎年間,全國書院超過兩千所,尤其在江南,幾乎每縣都有五六所。
儘管識字率無法精確統計。
但萬曆年間《金瓶梅》在江西一省查獲超百萬冊。
從這點可以看出。
大明至少有近百萬的讀書人。
既然有這麼多讀書人。
那就不應該把他們都放在一個,隻會研究四書五經的菜籃子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