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城的建設和工廠建設後,馮瑞科和談新知又馬不停蹄的來到磚廠;
“天養,我們製磚廠現在有一千名工人,根據你的設備,建立了十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一百工人。”
馮瑞科放眼望去,十條機械製磚生產線形成嚴密的生產流水線;
流水線前端是人工將黏土挖掘、運輸到第一台機器,這台粉碎機將粉碎黏土後,通過傳送帶送到研磨機,出來後就被篩選進入攪拌機;
然後再人力加入水到攪拌機裡,攪拌後自動進入製磚機,製成長條的磚坯,再人工切磚、運磚、晾乾;
下一個環節就是磚窯的工人,將分配晾乾的磚送入磚窯中,加入煤炭燒結,燒製好後再運送到建房工地上;
整個流水線,各流程加起來一百人剛好。
“一條生產線,每日都能生產多少塊磚?”馮瑞科問道;
“現在工人熟練度不高,而且生產線在根據情況調整改進,經常停止運行,一小時平均千塊左右。現在每天工作10個小時,每條生產線每天上萬塊。”
馮瑞科不知道這個效率是高還是低,覺得生產線還是很多地方可以用機器替代,需要以後的人來改進了,他自己不好參與太多;
不能小瞧人民的智慧,他自己隻需要一個基礎就行了。如果任何行業都要他親力親為,將會被累死的,這也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談新知見馮瑞科沒有回答,以為是對生產效率不滿意,解釋說道
“以後我們工人熟練度上來,生產線改進一些後,效率會提上來。我們還可以延長生產時間等辦法……”
說到這裡,馮瑞科打斷了他,道“現在效率已經可以了,改進的事情,你們多想想辦法,有什麼困難就提出來,一起想辦法解決。以後會找一些洋人製磚廠工人過來,也參考下他們的經驗。”
“至於延長生產時間,這個可以製作換班製度來替代,工人每天10小時就不要延長了。”
目前工人每天工作時間是10個小時,不是馮瑞科剝削,而是現在沒有什麼業餘生活,早上8點到晚上6點,剛好。
並且這個時代的工人,都乾活很熱情,到點都不願意下班;
馮瑞科可不像像西方那樣,使勁剝削,甚至利用童工。如果人力不夠,他就大量移民,如果資金不夠,自己有的是辦法。
“嗯,天養,你就是太心善了。”
接下來,兩人沿著生產線,一邊走一邊聊天,路過的時候,工人們都對馮瑞科親切的問候。
看來,前期一起建立生產線,溝通製磚方案,留下的親民、友善、好說話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啦。
按照馮瑞科根據腦海中記憶的建議,在粉碎黏土的時候,加上了一定比例的煤粉,燒製時更容易燃燒。
具體比例,還是靠王三等有經驗的師傅,多次實驗的結果。
每條生產線的尾端,就是一個大的晾磚場,無數搭建的巨大草棚下,堆積成一摞摞的陰乾磚坯,等著入窯燒製;
晾磚場的儘頭,是磚窯,目前已經建成兩座磚窯,一座紅磚窯,一座青磚窯;
數公裡外的煤礦,用四輪馬車,源源不斷的送來煤炭。
磚窯是輪窯結構,中間有很高的大煙囪。窯室是環形的,四周等距開有多個門,相當於多個窯室中間聯通,共用中部的一個煙囪。
點火後,火從一個窯室燒到另一個窯室,在環形的窯室間流動;磚燒好後,送風降溫後,即可取出燒好的磚,再碼入待燒的磚坯,如此循環燒製。
燃料主要靠磚坯內摻入的煤粉,同時在窯頂上開有加煤口,在燃燒時可以通過頂部加煤額外燃料。
窯的結構,也是師傅們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馮瑞科的一些建議建造而成;馮這些窯算是大型窯,一窯室可出近十萬塊磚,每一批次能生產五十萬塊。
而燒製紅磚,若算上碼磚坯和成品磚出窯的時間、點火預熱升溫的時間以及燒製時間,一個流程下來,估計要五六天。
若燒製青磚,還需要飲水,時間要多一倍不止;
製作磚窯的耐火磚,也是師傅們,精挑細選的粘土,再手工製作磚坯,用小窯以及中國傳統辦法,小量燒製,這幾個月一批一批積累而來;
“天養,今天剛好有一窯,準備飲水製作青磚,咱們可以過去參觀一下。”
“好啊,這個我還沒見過,青磚是如何燒製的,這個應該是咱們師傅的拿手好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