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路,驍騎校尉,曹操。
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路,濟北相,鮑信。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路,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路,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路,陳留太守,張邈。
第十八路,東郡太守,喬瑁。
而西涼太守馬騰則是因為位置不方便,故隻派了數十名代表前來,他自己則是在西涼遙相呼應。
各諸侯兵馬多者兩三萬人,少者一萬餘人。
兵馬最少的當屬曹操與孫堅,兩人都隻帶一萬大軍。
曹操沒有地盤,加上錢糧不足,招兵時間也短,故兵馬不多。
而孫堅則是窮,養不起兵,隻有那麼多兵馬。
......
大帳中,眾諸侯落座後。
太守王匡一臉嚴肅地說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操滿臉認真,立刻抱拳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他早已經和袁紹商量過。
“哼!”台下一人冷哼一聲,把頭偏向一邊。
曹操抬眼看去,正是袁術,見袁術似乎有些生氣,也不理他。
袁術麵容輪廓分明,眉宇間透露出一種天生的傲氣與野心。
他的眼睛深邃而銳利,此時袁術滿臉陰沉。
袁術聽見曹操的話自然生氣了。
在他眼中,一直看不起袁紹,當然也看不起曹操。
袁紹是小妾生的,是庶子,但袁紹名氣比他大,他對袁紹一直不滿。
而曹操,在他眼中就是閹宦之後。
袁紹是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自己莫非不是?
“氣煞我也,哼,曹孟德,你等著。”袁術瞅了一眼曹操,心中已經恨上了曹操。
“不可,孟德有大才,也可為盟主。”袁紹趕忙起身推辭道。
“本初德才兼備,不必推脫。”
“沒錯沒錯。”
眾人趕緊勸道。
“公山兄漢室宗親,可為盟主也!”袁紹對著劉岱說道,滿臉謙虛。
“虛偽。”袁術嘀咕一聲。
袁紹聽了也不在意,假裝沒聽見。
“本初有勇有謀,文武兼備,何必推脫?”王匡滿臉笑意。
他是袁紹小弟,誇讚袁紹的話他能說一天。
“這......伯珪抵擋異族,對大漢有大功,可為盟主也!”袁紹看著公孫瓚笑道。
“非也,本初於大漢之功,遠勝於讚,盟主,非本初不可。”公孫瓚一臉平靜,看起來很是沉穩。
此時公孫瓚和袁紹沒有什麼過節,對袁紹他也很欣賞。
眾人抱拳齊聲道:“非本初不可。”
袁紹見此,沉吟片刻後,才點點頭說道:“嗯,如此,大善。”
對於傳說中的三請三辭,袁紹早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
次日。
早有袁紹士卒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
鼓聲如雷,自場地上滾滾而來,震顫著每一寸土地,仿佛連山川都為之動容,江河亦隨之共鳴。
數十萬大軍都站在原野上,黑壓壓一片,望不到邊際。
鐵甲寒光閃爍,在晨光中交織成一片銀色的海洋,
旌旗獵獵,隨風飄揚,發出陣陣聲響。
將領們騎著高頭大馬立於高台四方,身披鎧甲,看起來威風凜凜。
袁紹走在眾諸侯最前方,到達高台旁邊,眾諸侯恭請袁紹登壇。
袁紹點點頭,神情肅穆,整理好自己的衣衫,將腰間的佩劍佩好,然後邁步走上高台,步伐堅定而有力。
他來到台上後,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接著,他點燃了香火,恭敬地舉過頭頂,向著天地四方深深下拜。
這一拜,仿佛是在向神明表達他的虔誠和敬畏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