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他們來到裡長魏邏家。
徐聞直言買些官田,位置最好靠近溪水,方便灌溉。
裡長笑嗬嗬地道“徐相公是秀才,可以免除部分賦稅,早該置下田產了。”
“眼下永寧鄉有一千畝的官田,徐相公是否全部買下?”
不用問,退婚的事情已經傳開了。
否則裡長就會詢問徐聞哪來的銀子?更不會推薦一千畝的官田。
所謂官田,包括荒地、前朝遺留的土地,以及籍沒的土地等。
官田由官府直接經營,部分官田也可以租給農民耕種,但農民隻擁有使用權,而不擁有所有權。
“我準備先買五百畝,還請世叔挑個好點的地。”
說著,徐聞將一兩銀子塞了過去。
裡長魏邏家眼睛一亮,不動聲色收下銀子,拍著胸脯保證“徐相公放心,五百畝包的都是良田!”
東昌府的土地不貴,五百畝良田才花了六百兩銀子。
主要是元末戰亂曆經二十餘年,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山東、河南、河北一帶成了無人之地,大量土地荒廢。
洪武皇帝朱元璋為了恢複農業生產、發展經濟,平衡人口,鞏固統治,采取了大移民政策。
這些年,朝廷頻繁將山西貧民往山東徙居。
光是洪武二十二年,山西貧民徙居大名、廣平、東昌三府,朝廷就撥了二百六十萬畝官田,讓他們開墾耕種。
朝廷鼓勵購買未開荒的官田,故而價格便宜,官府也樂意操持土地買賣。
購買官田,徐聞不需要往縣衙跑,一切由裡長操持。
裡長魏邏為人不錯,是個拿錢辦事的主。
僅僅過了一天,他便往來縣衙一趟,領來了契紙。
縣衙派了一個小吏來操辦此事,帶著徐聞、裡長幾人前去驗地。
這五百畝荒地靠近一條小溪,屬於中等田。
經過一番折騰,最終徐聞買下五百畝土地,得到一張買地赤契以及一張推稅票。
推稅票上規定每畝征銀數量,由司吏記錄在黃冊,帶回縣衙。
他雖然是秀才,但隻免除部分賦稅。
多餘的田地,仍要交稅。
好在朝廷鼓勵百姓墾荒,並免除一年的賦稅。
買地隻是開始,後麵的一係列事情才是重點。
五百畝荒地,需要人手開墾。
還需購買種子農具,雇傭佃戶。
饒是嶽衝能吃苦耐勞,覺得種地是福報,一個人也種不了數百畝的地。
拿到買地赤契後,徐聞帶著盈盈和衝哥在集市上購買農耕所需,以及去“人才市場”挑選佃戶。
佃戶,是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稱為某地主的佃戶。
大明的“人才市場”十分火爆,到處都是席地而坐的農民,等待被地主招聘。
“朝廷不是鼓勵墾荒嗎?為何還有這麼多人想當佃戶?”
徐聞的印象中,朱元璋為了鼓勵墾荒和恢複農業生產,下達一條政令
貧苦農民開墾的荒地,歸農民所有,成為他們的私有土地,即民田。
自己一家幾口種地不香嗎?為何還有這麼多農民想當佃戶,受地主剝削?
在人才市場逛了一圈後,徐聞終於明白了。
大明的佃戶站起來了!
在唐宋元時期,佃戶賤如狗,如同地主的奴仆。
地主打死佃戶,也隻是被判處杖刑,賠點銀子即可。
由於朱元璋赤貧出身,祖上、父輩都是農民、佃戶,對於地主和佃戶的這種奴役製度,深惡痛絕。
因此在建立大明後,他製定了一係列律法,提高佃戶的地位。
大明的佃戶,不再是地位卑賤的奴仆,而是與地主平輩少長的關係。
他們就如同懷揣《勞動法》的打工人,麵對老板的壓榨,不用低三下氣的忍受剝削。
有現成的土地耕種,不必自己攢錢買地,零風險投入,故而許多農民選擇當佃戶。
很快,徐聞招募了一百個看著還算老實的佃戶。
商量好了每年每畝地交八鬥糧食。
一畝中等地的收成大約兩石,徐聞讓他們交四成收入,已經很良心了。
彆的地主收的更多,比如吳家的佃戶,每畝至少要交一石二鬥糧食。
買好了農具種子後,便帶著他們去分配土地,一群人浩浩蕩蕩前去溪口。
路上,徐聞問一個老農“朝廷不是有政策嗎?為什麼不自己去墾荒呢?”
那老農咧嘴一笑“徐相公,大明都立國三十年了,上等地早被人墾過占為私有,中等地在官府手中,隻有下等地開放墾荒。”
“既是下等地,自是開墾高難度不小,而且產糧不多,咱們何必去累死累活的種那些劣地?”
地主買的地,起碼都是中等地,隻要不是太懶,租個幾畝地,一年到頭收成不是問題。
刨去租子,足夠一家老小吃喝,甚至還會有些存糧。
若是去官府那租官田來種,租子更重。
所以很多想當佃戶的農民,選擇給地主家種地。
“這位徐老爺如此年輕,可是那位徐相公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不錯,正是這位,咱們清平縣最年輕的秀才!”
佃戶中有幾人認識徐聞,在後麵指指點點,一些不好聽的話若有若無的傳來。
“聽說吳家與徐家的婚約取消了”
“真沒想到,堂堂秀才竟為了千兩銀子而甘願被退婚,如此奇恥大辱”
“說什麼呢?千兩白銀那是何等巨款?你們見過嗎?”
“這倒沒有,我最大隻見過十兩銀子”
“莫說是千兩白銀,就是十兩銀子,我也願意退婚,臉麵能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