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祠堂,靜臥於太嶽南麓,乃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兩進小院。
遙想元末明初之時,楊氏一族於太嶽之地定居,悠悠歲月流轉,至今已然逾八百載。
楊氏祖上,相傳為大宋年間威名赫赫的“大威德禪師”,即眾人所熟知的楊家將“楊五郎”。
楊五郎之後,血脈傳承至“楊玉龍”,楊玉龍之後人,因“靖康之變”,無奈移居江南。
大元朝之際,楊家曾擔任大運河之“開渠長”與“轉運使”,一時之間,榮耀非凡,顯赫無比。
明初之時,為躲避清算之禍,遷徙至山河郡,後又因“靖難之役”,再度移居太山郡。
楊一笑微微撇嘴,心中暗自思忖,那“楊五郎”之說,實乃無稽之談,且不說大和尚破戒生子,此等行徑甚是驚世駭俗,玩的老刺激了。
單論“楊家將”,雖確有其人,然其中內容多為杜撰,尤其是楊老令公(楊繼業)僅有楊延昭、楊延嗣和楊延齡三子,何來“楊五郎”之說?
若說楊氏一族為“楊五郎”後人,倒不如言其祖宗乃是“二郎顯聖真君”楊戩,或許更為靠譜。
不過,此亦不能全怪楊家,自李唐將“道德天尊”李老君奉作祖宗以來,大玄國為自己尋覓名人祖宗的傳統,便從未斷絕。
戴維斯博士依據楊氏族人所繪製出的基因圖譜,顯示楊氏一脈有著六成北方漢人血統,二成五南方漢人血統,百分之九蒙古利亞血統。
此外,尚有百分之四北歐羅巴血統與百分之二大溪地血統。
更為特彆之處,楊氏一族的男性y染色體,顯示為f155。
而f155乃是漢高祖劉邦的染色體,換言之,楊氏一族從血脈之上,乃是實打實的“大漢苗裔”。
不過,此亦屬正常。兩漢曆經八百年國祚,劉邦之後人,占據了大玄人口的十分之一。
大漢劉氏,大宋趙氏以及大明朱氏,此三朝血統覆蓋了八成的大玄國人。
換而言之,誰家祖上,未曾出過幾個皇帝呢?
楊家開啟宗祀,燃起香堂,祭拜祖宗。
億萬富豪認祖歸宗,本該是鑼鼓喧天,紅旗招展,漫山遍野皆是人聲鼎沸,人山人海熱鬨非凡。
然而,整個過程卻透露出幾分詭異之色。
十裡八鄉前來的鄉親們不在少數,但眾人之焦點,卻並未落在楊帆身上。
老鄉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唉,你可曾聽說?楊家老三與其閨女,竟打了起來!”
“可不是嘛,聽聞楊三的女婿,與他那小老婆有一腿,楊三的老兒子,親爹竟是他女婿!”
“謔,女婿勾引丈母娘?老楊家這下可真是露臉了!”
“你且莫急,此事哪有這般簡單!那小老婆言說,她亦不知孩子究竟是誰的,迫於無奈,隻能嫁給楊三。”
“謔,竟如此刺激!”
不僅楊家三叔之事鬨得沸沸揚揚,楊家的姻親王家,亦是鬨翻了天。
楊一笑的舅姥爺,王老頭手持鋤頭,差點將老伴的墳給刨了。
幸得僅剩的一個親兒子,奮力阻攔方才作罷。
還有家中上演全武行的,有大張旗鼓鬨離婚的,有帶著“假兒子”,四處尋找奸夫的,當真是熱鬨非凡。
祠堂之內,楊大伯抹了一把頭上的冷汗,掌管宗廟的二爺爺家中尚且在鬨騰,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陣。
楊大伯焚起祭文,口中喃喃自語,“祖宗們,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那些閒言碎語切莫要聽,此皆為妖言惑眾啊!
今日楊家二郎認祖歸宗,光耀門楣,祖先福蔭廣大,庇護子孫萬年。
……
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