鈈鈾蟲導彈的研製,其核心中的核心,無疑在於其獨樹一幟的生物製導係統以及導彈內部鈈鈾蟲的科學配比——這是一項極其複雜且精細的工程。
生物製導係統,這一聽起來就充滿未來感的黑科技,它的精妙之處在於能夠利用鈈鈾蟲獨特的生物特性,實現導彈的精準定位與打擊。
而導彈內部鈈鈾蟲的有效配比,則直接關係到導彈的威力和效率。
即多少數量的鈈鈾蟲能夠高效且安全地解決一顆核彈頭內部的放射性物質,這需要在無數次實驗與數據分析中尋求最佳平衡點。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楊廣還提出了一種極具前瞻性的導彈設計理念。
在遭受核彈攻擊後的區域上空進行引爆,通過精確控製爆炸的高度和範圍,使得導彈內部攜帶的大量鈈鈾蟲能夠迅速且均勻地散布到空氣和土壤中。
這些鈈鈾蟲憑借其強大的生物淨化能力,將迅速分解並吸收空氣中的放射性塵埃以及土壤中的放射性汙染。
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恢複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減少對人類和動植物的長期危害。
然而,這一方案也被視為最壞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畢竟,在核戰爭的陰影下,誰也無法保證能夠百分之百地攔截並摧毀所有來襲的核彈頭。
在楊廣領導下,西南軍區裝備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們,日以繼夜地沉浸在實驗與研發的海洋中。
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儘快將鈈鈾蟲導彈從圖紙變為現實,為國家的安全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悄然流逝。
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歲月裡,科研團隊們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但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讓他們一步步接近了成功的彼岸。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名為“和平之劍”的鈈鈾蟲導彈在無數雙期待的目光中,成功研製出爐。
這一消息如同春風拂麵,瞬間吹散了籠罩在華國高層與軍方心頭長達半年之久的美國核威脅的陰雲。
為了驗證“和平之劍”導彈的實戰性能,華國決定在西北那片廣袤無垠的無人區內進行一場試驗。
在那裡,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已經準備就緒,等待著即將到來的輝煌時刻。
試驗當天,天空湛藍如洗,陽光灑滿了整個試驗場。
突然,從遠處的天空中,一枚攜帶著核彈頭的導彈如同離弦之箭,呼嘯著向試驗場飛來。
這一刻,空氣仿佛凝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就在這時,防禦係統迅速捕捉到了這枚導彈的蹤跡,並立即做出了反應。
隻見三道耀眼的光芒劃破天際,三枚“和平之劍”導彈如同三道閃電,瞬間發射出去,直指那枚來襲的導彈。
“嗖嗖嗖!”
三枚導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與來襲的導彈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嘭嘭嘭!”
隨著三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三枚“和平之劍”導彈精準地擊中了那枚導彈,瞬間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火光衝天而起。
核彈頭並未引發那毀滅性的核裂變反應,而是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釋放了大量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如同無形的惡魔,悄無聲息地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中四散開來。
沙漠的寂靜被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原本單調的黃沙之上,散落著導彈的殘骸。
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仿佛在訴說著剛剛發生的一切。
不久之後,一輛輛工程車如同沙漠中的鋼鐵巨獸,轟鳴著駛入這片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區域。
這些車輛上裝載著各種先進的檢測儀器,準備對這片區域進行全麵的檢測。
身穿厚重防護服的實驗員們,宛如太空中的宇航員,小心翼翼地從車上下來。
他們手持儀器,在沙漠中四處走動,對每一處可能的汙染源進行仔細的檢測。
經過一番緊張的忙碌,實驗員們終於得出了結論。
導彈殘骸以及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極低,即便是核彈頭的碎片,其放射性強度也遠低於預期。
這一結果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仿佛一塊巨石從心頭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