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考中了進士之後,張居正一直在翰林院修書。當然了,修書的同時也在觀政,一段時間下來,張居正大概弄明白了朝堂的情況。
本著為國為民的心,張居正上了一份奏疏。
雖然心裡麵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張居正還是比較忐忑,靜靜的等著,希望朝廷希望皇上能給自己一個答複。
“張居正,有人找!”突然有人大聲的喊了一聲。
張居正站起了身子,走到了屋外,見到迎麵走來的人,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一些古怪了起來,原來那是一位麵帶笑容的慈祥太監。
“你就是張居正?”李芳上下打量的張居正,“果然是一表人才。”
“在下正是張居正,”張居正恭恭敬敬的拱手道,“不知公公怎麼稱呼?”
“咱家李芳,”李芳笑嗬嗬的說道,“你叫我李公公就行,跟咱家走一趟,皇上要見你。”
張居正心頭一動,猛地抬起了頭。
在場的人也都變了臉色,看向張居正的目光之中全都是羨慕。得了皇上的看重,張居正這怕是要飛黃騰達了啊!
翰林院這個地方,就是個典型的圍城。
外麵的人拚儘了全力想進去,裡麵的人拚了命的想出去。
讀書努力,十年寒窗苦,經曆縣試、鄉試,再到春圍殿試,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怎麼也要到二甲前十才有希望入翰林院。
拚了命的進來,本以為可以為國做事為民建功,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回事。修書、養望、觀正,這才是翰林院的人是應該做的事。
沒什麼實際上的權利,這也就成了一個清水衙門。
很多人家裡就沒有錢,到了這樣的衙門也不會有太高的薪水,整個人都過得很辛苦,理想抱負也得不到施展。
很多人在翰林院一熬就是十年起步。
比如張居正,從小就被稱為神童的人,十二歲就考中了秀才,十三歲張居正參加鄉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原因是他希望對張居正多加磨礪,以成大器。
十六歲之時,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七年後,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
二十三歲的進士,絕對是極為炸裂的存在了。
張居正進入了內閣,從這一天開始熬,熬到了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上了一份論時政疏,也就是嘉靖手中的這一本。
隻可惜石沉大海,什麼用都沒有。
熬到了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進入翰林院五年後,朝廷混亂,鬥爭不休,張居正看不下去了,所以請了病假回老家了。
在家呆了三年,看遍了民間疾苦,張居正心中想要為民為國的想法壓不住了,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又回來了。
距離張居正進內閣已經過去了八年。
張居正回到內閣,繼續苦熬,一直到嘉靖四十三年,張居正在徐階的引薦下成為了裕王的老師,官職也得到了提升,這才算是邁入了政壇。
此時距離張居正入翰林院,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
張居正這樣的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熬一輩子都未必能熬出頭,能夠得到朝廷的重用,翰林院中每一個人都在期盼著。
張居正得到了皇帝的召見,代表著他要改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