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頭上,嘉靖看著從遠處來的韃子騎兵,眉毛微微挑動。倒不是對方的軍容有多嚴整,而是對方的軍容過於散漫了。
慢吞吞的動作,勉強維持的陣型,這就是韃子的騎兵?
“他們就這麼來的?”嘉靖轉回頭問道。
馬強的臉上露出了幾分尷尬的神情:“回皇上,對方雖然表現得很散漫,但是人數卻有四五千,城中人數量太少,不敢出城與之對戰。”
“你手下有多少人?”嘉靖沉聲說道,“實話實說。”
麵對嘉靖,馬強實在提不起撒謊的勇氣,隻能硬著頭皮道:“回皇上,臣手下隻有七百六十人,其中能戰之兵五百二十三人。”
嘉靖緩緩地點了點頭:“有一半還算不錯。”
馬強頓時鬆了一口氣。
按照大明的規矩,這裡駐紮著一個千戶所,那麼守軍就應該有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指的是戰兵,其餘鐵匠養馬的,加起來應該也還有幾百人。
現在隻有七百六十多人,五百多戰兵,剩下的全都是輔兵。
可以說與實際的數額相差巨大,隻有實際數額的一半,這在明朝的邊鎮十分正常,有的地方甚至隻有兩三成,可以說是觸目驚心。
這裡麵的成因也很複雜,嘉靖也不可能去怪馬強。
一方麵朝廷撥款的力度太小,邊軍沒辦法養活自己,根本沒辦法滿編。另外一方麵邊關太苦,軍戶製度就要求所有人祖祖輩輩為軍,很多人活不下去,乾脆就跑了。
當然了,這裡麵也有邊關將領欺壓軍戶的成分在。
這種情況自從弘治年間便逐漸嚴重了起來,在弘治之前,大明實行的是朱元璋的納糧開中,商人需要將糧食運到邊關,才能夠從守將那裡交換到鹽引。
用鹽的高額利潤吸引商人,以此保障邊關糧食的供給。
因為靠近邊關,晉商因此崛起,他們直接在邊框開墾土地,發展商業,使得邊關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商業也一度繁榮,也就是商屯。
如此巨額的利潤,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覬覦。
最覬覦的便是兩淮以及徽商,他們處於產鹽地卻賺不到產鹽的利潤,於是在朝中培植勢力,改變了納糧開中的製度,改為了納銀開中。
用錢直接買鹽引,然後販賣鹽。
這種製度導致邊關商屯崩壞,人口大量遷往內地,邊關一下子就荒涼了起來,軍隊的糧食也得不到保證了。
朝廷組織人手運送糧食,耗費頗多,貪汙嚴重,加上朝廷缺錢,時不時就斷糧,邊軍的日子自然就難上加難了。
除此之外,晉商也因此沒落,分為了兩個派係。
一個派係跑到了四川雲貴去開鹽井,繼續賣鹽,另外一個派係開始鼓動朝廷開市,要與草原做生意賺錢。
這項政策終於在張居正執政期間落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曆互市。
晉商的生意越做越大,也就有了後世著名的晉商集團。在大明與大清作戰期間,他們大量倒賣物資到大清,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商八大家。
現如今已經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已經到了崩壞最嚴重的時候。
曆史上為了止住頹勢,朝廷不得已開始募兵,也就有了大名鼎鼎的戚家軍等等。現如今還沒有戚家軍,大明軍隊戰力已經跌到了穀底。
麵對這樣的明星,蒙古人自然就有了底氣,這也是俺答敢屢次挑釁朝廷,敢出兵進攻大明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