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結束之後,劉誌詢問黃老道為什麼要做粽子。
黃老道想了想,解釋道:“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生前是一位忠臣,深受百姓愛戴,但因為在當時的朝廷腐敗,他也被人陷害,得不到重用,而被流放至江南一帶,每天度日如年,虛度光陰,自己一身報複,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心裡的憤怒與憎恨,讓他來到江邊,長嘯一聲,抱著遺憾,跳江自儘。”
“後來被岸邊的百姓看到,因為長江水流湍急,他們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屍體。”
“因為屈原在江南一帶時常幫助村民,這些村民對他產生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便用竹葉把糯米包起來,扔到江中,好讓魚蝦吃糯米,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所有村民都沒反應過來,他們每年過節,都會哭著往江裡扔粽子,以此來報答屈原的恩情。”
“而這個日子,也被後來的人們定為端午節,粽子也成了逢年過節的必需品,同時也是祭祀用的貢品。”
“湖村裡死去的親人,都是在海裡,與屈原一樣,所以粽子是最好的貢品,也會讓他們的魂魄得以消停,回到地府。”
聽完黃老道的解釋,劉誌點了點頭,恍然大悟,心想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並不得這些事情,但是黃老道不同,在他小時候,劉伯通給他講了很多故事。
教他讀書識字寫字,現在的黃老道,在外麵完全不用發愁。
但是常三斤卻不一樣,他這人比較貪玩,什麼事情都喜歡反著來。
每次學習的時候就打盹,知道的事情也比較少。
黃老道也沒有想到,這個故事如今會在這裡派上用場。
如果當時他沒有好好聽,就不會有現在的想法。
這一次的村民大會,讓所有人都認識了他們,黃老道與常三斤在村子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到了第二天,黃老道與常三斤換上道袍,海岸邊已經準備好了道台用來做法,他們兩個一人一個。
村民們紛紛披上孝衣,有的穿的平常衣服,主要是親人不同,穿的衣服也就不一樣。
他們籃子裡都準備好了粽子,黃老道與常三斤同時做法,倆人的動作完全一致,桃木劍耍的很快。
當他們將道符插進桃木劍點燃時,倆人異口同聲的說:“護送親人,超度亡魂,西天極樂,登入鬼門。”
“上貢品,祭親人,黃泉路上,不餓肚子。”
話音剛落,這些村民紛紛把籃子裡的粽子扔進了海裡,他們一邊扔一邊喊,當時來的村民很多,圍觀的也有很多。
那些粽子全部落入了大海中,每一個粽子都是他們對親人的思念。
水鬼的事情,就這樣落下帷幕,黃老道與常三斤在湖村紮穩了腳跟,村民們對他們是尊敬又佩服。
現在他們兩個在村子裡很出名,村民們也都熱心腸,教他們如何放地籠打魚,撒網。
還有一些家常菜,胡靈靈跟著一些婦女學習了一手好的飯菜。
黃老道與常三斤就出海打魚,每天的收獲也不少,沒事還可以拿出去賣一些。
就這樣,他們在湖村度過了兩年,也攢下一些積蓄。
到了晚上,黃老道與常三斤商量,讓他們兩個早點結婚,今天早上他看到胡靈靈吐了,常三斤不在,出去打魚了。
黃老道特意去找了老中醫,胡靈靈有喜了,這說明常三斤要當爸爸了。
他聽完這句話,開心的整個人都不知所措,說話都語無倫次。
黃老道也同樣為他高興,但也要考慮一下胡靈靈的感受。
倆人雖然認為彼此之間是夫妻,但成親的形式還是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