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喜滋滋的拉著宋雲珠去看自己養的蠶,母女二人說笑間推開了東廂房的房門,隨即有兩個擺在榻上的籮筐映入眼簾。
宋雲珠本能的看向南牆,原先豎在上麵的榻被擺到了堆著的麻袋前,她有些驚訝的瞅了瞅滿臉欣喜的王氏。
王氏見狀推了推宋雲珠的胳膊,指著籮筐裡正趴在蠶葉上啃食的小蠶講“雲珠,你看我乾什麼,看它們呀!這是你阿翁托伯父、叔父從城裡捎帶的。”
宋雲珠揚起嘴角聽王氏說完,隨後俯身仔細的盯著小蠶們瞧了又瞧後,柔聲問王氏“阿母,你今年養了多少蠶?”
王氏聽後為難的皺起眉尖,轉著有些無神的眼珠回答“雲珠,我記不清了,大概、可能、或許是有五六千隻吧。”
“阿母,你沒有記錯,我看也是五六千隻。”宋雲珠笑著附和王氏。
王氏的臉上隨即露出了笑意,她拍了拍布滿皺紋的額頭喃喃自語“我就說嘛,我記性還是很好的。”
“嗯,我可以給你作證。”宋雲珠撫了撫鬢角的碎發再次附和王氏,隨後跟在王氏的身後出了東廂房,她和李無疾在宋家待到了午後才離開,一路上看到不少人用板車推著或用背簍背著糧食去鄉上的糧鋪賣糧。
每當這時,糧鋪都會趁機壓價。原本能賣到九十五錢一石的糧食,糧鋪會壓到九十錢甚至更低,然後再以一百二十錢一石的價格賣出。
所以,會有想賣糧的人家,會直接帶著糧食去閭裡中的富足人家用糧換錢。
張福家是五井裡中最富的人家,每年此時和要收人頭稅時,都會有人排著隊在張家門前等著賣糧。
李家有時也會跟著買些糧食,但不會太多。
牛車還未停穩,便有等候多時的男人搓著手走上前問宋雲珠“李家侄婦,我想用些糧食跟你家換些錢,不知可不可以?”
“吳叔父,我家隻收粟米,不收菽之類的雜糧。”宋雲珠輕聲說完,跳下牛車去抱已經張開了雙臂的李無疾。
吳姓男人聞言沮喪的歎了口氣,動了幾下嘴唇後揉著額頭離開,他隻能再去糧鋪碰碰運氣,菽沒有粟米好賣,也相對賣不上價格
年幼的李無疾尚不知成年人的難處,蹦跳著跑到院門前,舉起小拳頭開始“砰砰砰”捶門。
聽到了聲響的李安君急忙把瓠瓢扔進水缸中跑去開門,然後又火急火燎的跑回東廚開始引火煮桃花水,她準備用煮好的桃花水染些麻布,用來做夏衣。
李無疾想要去東廚找李安君,卻被宋雲珠拘在堂屋不能出去。
煮桃花水本就難掌握火候,一旦煮的時間過長,原本的緋色就會變淡或者消失。
“阿母,我想去找姑姑。”李無疾趴在宋雲珠的背上哀求。
宋雲珠轉頭瞥了一眼耍賴的李無疾,拿起紮在麻線團上的針開始引線,她先用手捏了捏線頭,然後半眯著眼睛把線頭穿過針眼,拉著長長的麻線打了個結回答“無疾,你姑姑在忙著煮桃花水呢,萬一因為你的打擾,而把桃花水煮壞了,你姑姑要是揍你,我可不會幫你的。”
“阿母,我不會打擾她的,我會在一旁靜靜的看著。”李無疾說著掰過宋雲珠的腦袋,讓她看著自己。
宋雲珠抬起左手拍了拍李無疾,在讓他鬆開自己後笑著問“真的?”
“真的。”李無疾撅著小嘴回答,亮亮的眼睛中儘是無辜。
宋雲珠隨後放下針線,探出手把李無疾抱在懷裡講“真的也不行,等你姑姑煮好水,她自會來找你的。你和我一起給你阿翁做衣服吧,你幫我摁著衣料,我來縫。”
李無疾迅速把想去找李安君的念頭拋至腦後,急忙從宋雲珠懷裡鑽出去拿放在針線籮筐中卷著的衣料。
待到鐵釜中的水開始“咕嘟咕嘟”的冒著水泡,李安君連忙把灶膛裡的明火熄滅,隨後拿開放在鐵釜上的木板,讓裡麵的水往外散發熱氣。
等到鐵釜變涼後,再把水和煮爛的桃花一起倒進木盆中。
李安君隨後把木盆端到了槐樹下,緋色的桃花水映著蔥蔥槐葉,宛如傍晚時坐在槐樹下看雲霞一樣令人心怡。
當晚風再次吹起時,李安君把兩匹麻布泡進桃花水中,隨後和李無疾一起用手指戳著展開的麻布。
緋色的水從倆人的手指下流動,數滴濺落在倆人的履麵、褲腳上,留下點點雲霞。
李安君把蓋浴室留下的磚清洗乾淨,放進木盆中壓到麻布的上麵。
李無疾伸出食指和中指豎在磚上,大笑著讓兩根手指一前一後往前走,湊熱鬨的狸也圍了上來,趴在一旁悠閒的用舌頭舔著爪子。
充當信使的李安容把一卷竹簡交給了李安君,隨後去東廚幫忙。
“嫂嫂,二嫂嫂呢?”李安容用瓠瓢舀了水倒進鐵釜中問。
宋雲珠拿起放在盛膏的陶罐上的蓋子回答“你嫂嫂織了一天的布,脖子有些不舒服,我便讓她在屋裡休息一下,等到吃飯時再喊她。”
“嫂嫂,我今天聽夫子說了去邊郡戍邊三天的事情,那、那二嫂嫂的阿翁有過來嗎?”李安容望了一眼寂靜的院子悄聲問。
宋雲珠聽後搖了搖頭,她也覺得有些奇怪,按照往年,在帛書被掛出來的頭一天,許山便會自己或者讓楊花過來向許萱討過更的三百錢。
“安容,這話,你也就隻能在我或者安君麵前講一講,可千萬不要在你二嫂嫂麵前說。她雖然討厭她阿翁,但她阿翁也不是咱們能隨意調侃的。再怎麼說,她們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宋雲珠從放在最上麵的碗中拿起匙叮囑李安容。
李安容聽後連忙表示自己知道了。
宋雲珠接著皺起眉頭低語“唉,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定這種徭役,咱們這邊離最近的邊郡上郡,往返一趟也要將近一個月的路程。讓全天下二十三歲以上男子去戍邊三天,除了勞民傷財,又有什麼意義呢?”
“嫂嫂,這是從周朝開始就有的,不過那時的諸侯國小,百姓從家到邊郡也不過是五六天的路程,去戍邊三天完全沒有問題。當初始皇帝統一六國後,繼續沿襲了這一製度。高皇帝立國後,許多製度沿襲秦製,也就把它沿襲了過來。”李安容輕聲解釋過後,坐到灶膛前拿過火鐮開始引火。
(注春秋、戰國屬於周朝時期。)
喜歡漢時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時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