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大勝地巡考官,便走上前去,看了一眼解縉的考卷,上麵空白一片,解縉一個字都沒有寫。
巡考官左顧右盼,發現其他考生也都是如此,他頓時有些疑惑起來。
若是一個人兩個人也就算了,怎麼大家都落不了筆?
難道是考題設置上麵出問題了嗎?
這件事得稟告給劉大人才是。
但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決定先自己確認一遍。
於是乎,就隨機看了一個考生的卷子題目,整個人當場就愣住了。
五穀是哪五穀?
如何分辨?
相比之下有何優劣勢?
0???
若你任命為貧瘠之地縣令,如何治理一縣之地?
如何讓百姓富足?
這是什麼考題?
這裡真的是貢院會試的現場嗎?
“這考題”
彆說這幫舉人了,連主考官劉三吾,看到考卷具體內容之後,都是愣在了原地。
他活了六十多歲,就沒見過這麼彆致的考題,完全脫離了之前的考試框架。
聖賢說過什麼話,在出題者看來完全不重要。
出題者更加在乎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走出了一條著重實際生產,解決具體民生問題的路子。
實在是讓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會試要持續好幾天,進度也挺趕的。
大家在第一天都是在苦苦思索,沒有一個人提前動筆。
解縉自然也是其中一份子,他不是對考場不恭敬,也不是裝腔作勢,而是實在是不會啊。
這個問題也是在場不少舉人的通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肚子裡之前就沒有儲備相關的知識,這叫人如何回答。
所有人都適應了套路性質的文章寫作,突然來這麼一下子,心態瞬間就穩不住了。
美好的官途生涯還沒開始,就要被這張考卷終止。
這讓所有考生無法接受,但事實就擺在眼前,不管接受與否,都是事實。
最後,大家隻能硬著頭皮寫了。
雖然出題偏門了一些,但還是有人能夠回答出一部分的。
每個考生的成長經曆都是不同的,偏向農民出身的考生,就在第一題上麵,占了便宜。
個彆舉人已經開始求菩薩佛祖保佑了,求閱卷的時候,審閱考官或翰林學士,能看在他寫作字數多的情況下,多給一些分數。
夜晚很快降臨,考生們不約而同地點燃蠟燭。
借著微弱的燭光,繼續在單間裡麵思考答題,但落筆者寥寥無幾。
翌日,豔陽高照,貢院裡麵安靜無比,隻能聽到短暫地落筆沙沙聲。
大多數考生都在皺眉思考,暫時沒有下筆的意思。
隻有少部分考生完成了一半題目的作答,但也都是比較勉強,自己並沒有很大的信心。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眾舉人隻覺得度日如年,這種情況是他們不曾經曆過的。
苦苦背誦,朗讀的聖賢書,在這一刻一文不值,完全沒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