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三天,賈珠收到了一份十分意外的拜帖。
下帖的不是彆人,正是有過一麵之緣的張友士。
等了這麼久,終於等到你,還好賈珠沒放棄。
賈珠趕緊讓人去把張友士請進來,不怕他們出招,就怕他們什麼都不做。
張友士拜道“小人見過大人。”
賈珠道“張先生,這才幾個月,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就又見麵了。張先生這次下江南,又是來給誰治病啊?”
張友士道“不瞞大人,小人是為傳信而來。”
說完,張友士就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給賈珠。
賈珠撕開信封,隻見裡麵寫著
武定侯台鑒
展信佳。餘,前太子之子,不曾想先父遭逢厄難,致使大乾江山社稷被弑兄篡位之徒掠奪。
本想苟全性命於亂世,然近年以來,朝政日非,民不聊生,邊疆不寧,餘不得以欲為天下、為萬民、為先父,重掌乾坤。
身為皇室子孫,本應恪守臣道,拱衛皇室,然時局動蕩,人心不古,餘不得不提筆陳詞,欲與侯爺共謀大業,以正乾坤,安社稷。
自古帝王之業,非惟天命所歸,亦賴人心向背。竊皇得位不正,上使天怒人怨,災難頻發;下使臣子離心,朝政日非;外有虎狼環伺,邊疆不寧。
此等情勢之下,社稷危如累卵,百姓苦不堪言,實乃天下之大不幸也。
餘之此舉,實乃被逼無奈。竊皇當道,禍亂朝綱,忠良之士屢遭排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家將不家。
餘身為皇室宗親,豈能坐視不管,任由國家沉淪?故必當起而反之,以正視聽,還政於民,複我大乾之盛世。
餘雖欲勵精圖治,效先祖之文治武功,然權柄旁落,有誌難伸。
餘觀將軍,雖是勳貴出身,卻征戰遼東,挽救神京,一戰驚天下。將軍武藝超群,更兼忠肝義膽,屢建奇功,卻隻被竊皇封侯,棄於神京不用,實非明君所為。
當此國家多難之際,正是我輩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之時。故餘欲邀將軍共舉大義,討伐竊皇,複我大乾之清明,救萬民於水火。
將軍與餘共謀此事,事成之後,將軍之功業必將青史留名,永垂不朽。餘承諾將軍,事成之後,必封王爵,世襲罔替,與餘共享天下,成為朝廷之棟梁,萬民之依靠。
另外,朝政可歸清明,奸佞得以鏟除,忠良得以重用,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國家得以長治久安,此亦將軍之福德。
餘深知,吾之身份,常遭人非議,言餘為叛逆之徒。然餘心之所向,唯願天下太平,百姓安樂。
將軍若以大局為重,以蒼生為念,當知餘心之誠,意之切。望將軍三思而後行,勿使良機錯失,遺恨終生。
盼與將軍攜手並肩,共創輝煌。
賈珠看完,一時無語。
信中句句不離百姓,從始至終都是大義,但是你和你叔叔爭天下,關百姓什麼事?
你又不是活不下去的底層群眾,何況你用的還是白蓮教這種力量,絲毫看不出有多關心百姓。
對賈珠的封賞,更是兒戲,簡直就是畫餅界的人才。開局一個王爵,人物靠召喚,裝備全靠打?一點實際的東西都沒講,主打一個白嫖。
賈珠看完,將信放在一邊說道“張先生,你的主人就派你送來一封信,是不是太沒誠意了?”
張友士問道“不知大人有什麼條件?”
賈珠說道“一是這種大事,豈能通過一紙書信確定?至少也得先見一麵,周密籌劃,詳定策略,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二是造反起義不是兒戲,更不是請客吃飯,是流血,是犧牲,你們的兵力,糧草和錢財等情況至少應該先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