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玄武營的潰敗,周平至少要承擔一半的責任。
如果是賈珠率領玄武營對抗敵軍,一定不會是這個結果。
首先,就是防禦策略的問題。
明知道可能會有敵軍來突襲,為什麼還要死守營寨呢?
四個方向,至少要在兩公裡外就安排探馬,以防被敵軍打個措手不及。
隻要能提前得知對方進攻的方向,此戰就勝利了一半。
敵軍又沒有披甲,隻需要兩三千弓兵持弓箭遠射,這就是一場屠殺。
敵軍再不怕死也沒用,賈珠壓根不會給他們靠近的機會,就可以讓他們至少減員一半。
周平錯就錯在,敵軍都已經靠近大營開始攻擊了,他才知道消息,著手防禦。
這時候,就算還有弓兵,作用也已經不大了。
其次,就是戰場上果斷決策的問題。
如果他是一個狠人,也還有機會可以扭轉敗局。隻需立即命令弓箭手向西門進行無差彆射擊,雖然西門的兩千多守衛可能保不住,但是敵軍同樣也會死傷慘重。
可是,周平畢竟是個沒有任何對戰經驗的菜鳥新人。
他在兵書上永遠不可能看到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法。
而且他還是一個儒將,更加不可能讓自己手上沾上同袍的鮮血。
就算最終勝利了,這種打法也會被抨擊和彈劾,其餘的將士也不敢繼續在你手下做事。
畢竟,如此冷血的將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他選為犧牲的對象了。
有時候,事實就是這麼殘忍,殺兩千同袍可以救其餘八千將士的性命。
但是,有膽魄下這種命令的將軍並不多。
要麼完全想不到,要麼就算想到了也不敢承擔這種後果。
如果沒有一個睿智的帝王,那下這種屠殺同袍的命令相當於自斷前程。
兵者,詭道也。戰場上領兵的主將不能過於正直,該用陰謀詭計的時候就得用陰謀詭計,該取舍的時候也要勇於取舍。
戰爭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這個代價可以是敵方造成的,也可以是自己主動犧牲的。
最後就是個人武力的問題。
如果周平和賈珠一樣勇武過人,在前麵帶隊衝殺,效果一定也會不一樣。
但是很明顯,個人武力並不是最重要的,謀略、經驗和勇敢才是製勝的關鍵。
主將瞻前顧後,沒有必勝的信念,怎麼能打勝仗?
隆正帝看著周平就氣不打一處來,如果不是因為太子,他一定立馬就免了周平的職務。
死傷一萬七千將士,撫恤需要花銀子,再練新兵還需要花銀子。
而且,此戰一點戰利品都沒有,除了白蓮軍有幾千套鎧甲,但隆正帝又不缺鎧甲。
隆正帝心裡已經打定主意,一定要將甄家挖地三尺,把所有家底都抄出來,以彌補此戰的損失。
隆正帝對周平道“罷了,你帶著兩千殘兵也沒用了,你就帶著他們將傷兵送回神京去吧。”
周平羞愧地答道“末將遵旨。”
接下來應該不會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其餘幾營加起來還有三萬人,護送送葬隊伍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