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鱈之所以被叫做山鯰魚,便是因為其體型與鯰魚相似。
有著鯰魚的肥厚脂肪,又沒有鯰魚的土腥味。
肉質鮮嫩,肥美少刺,用來做酸菜魚,是一種再好不過的食材。
做酸菜魚,另一個重要的點,自然是酸菜。
東北最不缺的,就是酸菜,這幾個月,他們可以說是吃酸菜吃到吐。
村子裡哪家做的酸菜好吃,鎮子上哪家賣的酸菜味道正宗,每個人都可以一一道來。
東北的酸菜與山城的酸菜原材料不同,各有春秋,正宗的酸菜魚當然要用醃漬後的黃綠色芥菜作為調料。
但畢竟現在條件有限,小興安嶺與西南山城隔著十萬八千裡,也弄不來正宗的山城酸菜。
東北酸菜一樣用!
鍋熱放油!
蔥薑蒜辣椒搞裡頭!
從瓦罐裡抓了一把酸菜,放入起溫的油鍋。
隨著油溫上來,酸菜在豬油的煎炸下,劈裡啪啦,直往外飛濺。
陳澤又從瓦罐中抓了一大把酸菜,放入熱油澎濺的油鍋,一下子就將火勢壓製,鍋中的兩大勺豬油也被多數的酸菜稀釋。
細嫩的酸菜葉子,在油水混合物中,煎熬,烹煮,不斷揮發其本身濃鬱的酸味,穀氨酸在油脂的高溫烹炸下,香氣愈發濃鬱,鮮味愈發突出。
農村自己家裡做的酸菜,和工業製成的酸菜味道是兩碼事。
後世開遍全國大江南北的東北菜餃子館,為了節省成本,用的酸菜是越來越次,越來越拉胯,難吃。
剛開始還有人自己花費心思醃製,可後來就漸漸使用市場上的料理包,再後來,為了節省成本開支,乾脆用幾十塊錢一桶的廉價工業酸菜來糊弄人。
做出來的東西,可以說和東北酸菜已經不沾邊兒了。
一股子白醋的酸味兒,酸菜也沒有發酵到位,硬邦邦的,難吃的要死。
東北農村自己醃製的酸菜不一樣,在經過高溫烹煮後,除了本身濃鬱的酸味兒,發酵而出的鮮味兒,還會有一種白菜與生俱來的甜味,就像是甜甜的蘿卜水。
醃漬發酵的酸中,帶著一股淡淡的、獨屬於蔬菜的清甜。
這種清甜在高溫中被放大,在酸味被高溫熱油揮發以後,從原本的若有若無,變得明顯突出,直擊食客味蕾。
酸菜在油水中烹煮一會兒,陳澤用勺子嘗了嘗,酸味已經被揮發的差不多,鮮甜味已經能明顯感受到。
於是,放入適量的鹽,適量的醬油,適量的
具體是多少,全憑廚藝專精lv4的感覺來判斷。
問陳澤適量是多少,他也說不出來,總之是甜了放鹽,鹹了加水。
在嘗了兩次之後,酸菜湯味道調的差不多了。
下一步就是下魚肉了,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
魚,應該切片剁骨。
將魚腹上的肥肉,切成薄如蟬翼的魚片;將剩下的魚骨頭剁成塊狀,先放魚骨頭下鍋。
至於魚頭,暫且不用。
其實魚肉最好還要醃製一下,去去腥,但江鱈這東西腥味本來都不重,陳澤也就沒進行這一步。
待魚骨頭熬煮地差不多的時候,陳澤再次開始品嘗味道,二次調味。
最後,放入備用的魚片,撒上青花椒,淋上熱油!
一道酸菜魚算是出鍋了!
“哇!好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