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瓦窯溝村的曆史來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了解
1遷徙背景根據搜索結果,東瓦窯溝村及其周邊地區的孫氏家族多在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和江蘇海州十八村的當路村遷來。這些家族在莒縣等地定居後,逐漸分支擴散到周邊地區,包括東瓦窯溝村。
2村莊形成東瓦窯溝村存在約有上百年曆史,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村落地理位置優越,南麵是魯東南第一高峰馬耳山,北臨大珠子水庫,四季分明,環境優美。
3文化和傳說瓦窯溝村隱藏著許多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和傳說與祖輩幾代人的耕耘和艱辛相關,也蘊含著民間傳說。隨著時光流逝,這些故事逐漸化為更多的傳說和印記。
4家族傳承瓦窯溝村的孫氏家族多以五行相生之序確立輩份名諱,體現了家族的延續和傳承。
綜上所述,東瓦窯溝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間,由遷徙而來的孫氏家族定居而成,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鄭老師敘述瓦窯溝的傳說
瓦窯溝是我的家鄉,一個坐落在山東省五蓮縣東北部的小山村。村落雖然不大,但“曾經”也是個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其南邊是魯東南第一高峰馬耳山,北臨大珠子水庫,這裡四季分明,“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周圍莊稼連綿不斷,“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村落存在約有上百年曆史,隱藏著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傳說。這些故事蘊含著祖輩幾代人的耕耘和艱辛,也隱藏著似有似無的民間傳說。這些故事和傳說跟隨著每一個村人的出生和老去,時光流逝,逐漸化為更多的傳說和印記。
一個人一旦跟他的出生地有了聯係,那麼這輩子都割舍不掉,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遠遠的離開了她,那也是暫時的,因為你腦海中始終有她的未置,她會在你的夢境中不期而遇。
我出生在這個偏遠的瓦窯溝村,從此跟她就有了割不斷的牽扯和舍不掉的深情。從我記事起,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情都深深的印在了腦海中,時光過去那麼多年,竟然一點都沒有褪色,反而,那些景象就像刻在堅硬石板上的壁畫一樣,時間越久,越顯得深沉。
時代的發展總是超出普通人的思維,向著誰都意想不到方向發展。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讓整個中國突然從沉默中驚醒,每個村落也都受到了影響,當時還在瓦窯溝生活的我們一家竟然也受到了衝激。一下子從農村到了沿海城市日照,又過了幾年去了省城濟南,再幾年後竟然拖家帶口的到了大首都-北京。我常說我們家在不長的年月裡成功完成了三級跳!
走的離家鄉越遠,越覺得家鄉是那麼的神秘和倍感親切。那些發生在家鄉的事,時常在某個時刻從腦海中跳出來,讓你瞬間回到從前,那些往事現在說起來真就像個傳說。而當你有機會再走近她的時候,卻有著另外一種莫名的感慨和憂傷的情思!筆字,大爺來了,看到了,就站在一邊非常認真的看我寫完正在寫的字,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中華”二字,大爺看我寫完後,點點頭喚著我的乳名說到“嗯!有出息!好好寫!”,這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雖然我後來沒有再繼續“深造”書法,可老人家的話始終鼓勵著我,影響著我,使我在之後所經曆的不可預知的艱辛的人生路上,不能輕言放棄,因為那是族人對我的期望,也是那個村莊對我的期待。
可惜的是,大爺前幾年去世了,我竟然沒能去送他一程。雖然,誰都清楚每個人從生下來就開始慢慢走向死亡,這是一條任何人都脫不掉的必經之路,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在世上的時候能夠留下更多的印記,這些印記不隻是那些留在親朋好友腦海中的音容笑貌,更多的是他在這個地球上,說的小一些就是他在生他養他的這塊空間裡,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多少故事,將來又能演變成為多少傳說被人傳頌。而大爺生活在瓦窯溝村幾十年留下的那些故事,我們後輩要把他記錄下來,傳頌下去,讓它變成瓦窯溝諸多傳說故事的一部分。
像這樣的傳說,對於我來說,瓦窯溝還有很多。
到他去世為止。
跟姥爺的故事記憶清晰的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
農村的灶台都是用石頭和泥土砌成的,靠牆的地方會搭出一個小空間,一般供家裡的老母雞在裡麵下蛋。姥爺家的灶台就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一隻母雞從裡麵出來,唱著高歌,一看就知道她是剛下了蛋正慶祝著呢,我看母雞走遠後,就悄悄的過去伸手去掏雞蛋,果然摸到了一個熱熱的滑滑的雞蛋,剛要把手拿回來的時候,突然碰到了一個古怪的、硬硬的東西,再一試確定是塊“石頭”,仔細的再摸摸,感覺石頭上竟然還有類似胳膊、鼻子形狀的結構,於是決定仔細看個究竟。把雞蛋放好後,找了個手電筒,朝裡麵照著,一看,驚呆了,裡麵竟然是一尊石頭雕刻的小佛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我以為我是第一個發現“真佛”的幸運人,就趕緊把佛像從裡麵掏出來,正捧在手裡仔細拜看,這時姥爺突然從外麵回來了,看到我正抱著佛像,急忙走過來,沒說一句好,就把佛像又輕輕的放回了原地,還故意用草蓋了蓋,我不解的看著姥爺,期待著他能跟我說說這尊佛像的事,可他竟然一語不發,從此也沒再說過關於這尊佛像的事。再後來,我逐漸大了,初中畢業後到了城裡,再往後因為學業和工作的繁忙和壓力逐漸襲來,關於那尊佛像的事也就逐漸淡忘了,再幾年後,遠在城裡的我,突然聽到了姥爺去世的噩耗,我內心不禁心疼如刀割,淚流滿麵,關於姥爺的一幅幅畫麵,瞬間湧現在眼前,忘不了姥爺的慈祥和仁厚,曾經滋養著我兒時的心靈,他的一舉一動曾經讓我的童年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那是一個老人用行動和肢體留下的雕塑般的記憶。
思念姥爺之餘,自然也再次想起了那尊小小的佛像,當時不明白姥爺為什麼趕緊把它放回原處,現在似乎有些明白了。再後來,已經不清楚那尊佛像的去處了,聽母親偶然會說起,說可能是被大舅拿去了,但我再也沒有見過。
姥爺、姥姥跟我和姐姐感情非常好。他們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偷偷的留給我們,無論是油條、山楂、罐頭、點心等等,隻要是好吃的都會留著,有時候留的時間長了,都壞了,也不舍得扔。我們小的時候在村裡上小學,放了學就會先跑去姥姥家,姥姥第一時間就從她身後的小盒裡摸出好吃的給我們,每次都是這樣,我那時總在想,姥姥什後的小盒子簡直就是個魔盒,要什麼有什麼。後來長大了,去鎮裡上初中,寄宿,每周回家一次,這可就出麻煩了,因為隔五天半才能回家一次,雖然一回村裡第一時間就會跑到姥姥家,姥姥也會第一時間從她身後的魔盒中摸出不知存了多久的美食給我,可剛要吃時才發現,都已經壞的爬滿了蟲子,那時經常被這樣的景象嚇著,現在想來,食物雖然壞了,可姥姥對我們的感情是那麼的淳厚,那麼的真摯!那麼的難以忘懷!
再後來,我們家搬到城裡,我那時因為還小,就暫時跟這個村子失去了聯係,姥姥去世後我依然沒能去送她,沒能再看看她最後的麵容。聽母親奔喪回來後說,姥姥因為比姥爺晚走了幾年,時常思念姥爺,這是去天堂再會姥爺了。如果真有天堂該多好啊,兩位老人就會再在一起,哪怕姥姥整天的吩咐姥爺做這做那,我想,姥爺他也是會樂意的。
說完了姥爺、姥姥的故事,接下來聽聽我的爺爺和奶奶的傳說。
爺爺和奶奶在我的記憶中,兩人的感情不如姥姥和姥爺那麼和諧。
爺爺也是那種不善言辭的老人,記憶中,爺爺時常含著煙袋一個人蹲在某處抽著煙,眼神看著某處,像是思考著什麼往事。而奶奶總是忙前忙後,一天總有做不完的事。然而,不知什麼原因,奶奶做飯總是不讓爺爺吃,每次我去爺爺奶奶家,很少看到他們坐在一起吃飯,奶奶總是一個人坐在廳堂裡吃飯,爺爺就總是蹲在院子裡某個地方,一個人端著碗吃。當時不明白怎麼回事,現在想想可能爺爺和奶奶在年輕的時候有過什麼不愉快的事,導致兩人長年如此這般“仇視”對方。
說起奶奶做飯,那可是很有水平的,雖然是農家飯,但在我的印象中她做的飯總是很特彆,很好吃,特彆是她揉麵做的饅頭,那堪稱一絕,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也算是走南闖北,去過的地方不算少,但從來沒有再吃到過比奶奶做的更筋道、更香的饅頭。
奶奶蒸饅頭有她自己的程序,她和好麵後,就把麵揉成一團,不停的揉,反複的揉,還經常把麵攤成麵餅再折疊起來揉,有時候都能如此這般的揉上一兩個小時,這樣麵和麵之間就形成了一疊疊的壓縮層,然後再團成饅頭的形狀,上鍋蒸,蒸熟了出鍋後,就會發現饅頭特彆白,掰開後,會看到裡麵的麵是一層層的,有的厚達上幾十層,一上口,就知道牙齒咬在厚厚的、疊疊的、軟軟的麵筋上的勁道和口感,和散在口中的麥香的味道,那個時候你就體會到什麼叫口齒留香,回味無窮,就是給個皇上都不換。
那時候看著奶奶蒸饅頭,有時也上手跟著奶奶一起做,幫她揉麵,覺得奶奶是世界上蒸饅頭最用心的人,現在想想奶奶把蒸饅頭當成自己的愛好去做,每次她看著我們香甜的吃著她蒸的饅頭,她都會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奶奶除了饅頭蒸的好,她還是個傳奇的女性,聽父親說,奶奶年輕時闖過關東,因為在東北的哈爾濱有她的大女兒,也就是我的大姑媽,那個年代因為缺吃少穿,闖關東的人多,大姑媽他們家也是闖關東大潮中的其中一分子,奶奶闖關東自然是到大姑媽那裡,說來遺憾,這個大姑媽我到現在沒有見過一麵,奶奶去世的時候,大姑媽好像也沒回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個時候闖過關東的女人自然不能算是普通的女人,從奶奶的處事和跟我們孫子輩的聊天中可以感受到,奶奶是個有大格局的人,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家庭都不會鼓勵孩子多讀書,而奶奶卻總是鼓勵我們好好上學,還讓我們將來要考大學,想必奶奶一定是見過大世麵的。試想,闖關東的路線是要跨越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四省的,對於當時那個封閉而又“原始”的時代,一個女人能跨越四省,經過幾十個城市,想必一定會見識過不同的人事和場麵,有過非凡的經曆的,奶奶不但去了東北,後來又能順利、安全的再回到山東老家,一定是經曆過其他農村女性傾其一生都不會遇到的見識和見聞的。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老人,我總覺得她的晚年並不幸福,奶奶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大姑媽、大爺、小姑、我父親,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雖然那時候生活都很清貧,爺爺和奶奶生活上也沒有什麼特彆的要求,但總覺得她們老年缺少該擁有的兒女的孝道和關愛,沒有享受到兒孫滿堂、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想起奶奶躺在冰冷的炕上而離世的情景,我的心陡然感到不寒而栗,心如刀割!不禁要問,奶奶怎麼會這般情形離開這個世界?她該得到更好的照顧和關懷的!
人生在世,幸福也是一生,痛苦也是一生,在幸福和痛苦之間夾雜著當事者諸多無法掌控和左右的因素,爺爺和奶奶他們年輕時無論有多苦,他們依然含辛茹苦的養育了四個兒女,四個兒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兒孫,而今,他們的幾十個兒孫們都已經在全國,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不同地域和不同的領域中,經營著自己的事業和生活,這些子孫都是他們血脈的延續,都是他們精神的傳承!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從而來讓我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去體味生活的美好和無限的可能。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的是,我們的祖先,曾經為了我們的今天付出過他們的青春和生命,他們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的傳說,我們應該為我們的先輩、為我們的後輩,把這個傳說傳頌下去!
瓦窯溝的傳說,說起來,都還是人的傳說,《陋室銘》裡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借來說,“村不在大,有人則旺。”有了人,村子才有了曆史,有了曆史才有故事,有了故事才有傳說!有了傳說,這個村子在地球上才有了印記!
這就是瓦窯溝的故事,你們看完,是不是覺得——她就是個傳說!
喜歡家鄉美01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家鄉美01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